奉寄云安安抚宝文少卿林黄中
泥封款款下青冥,却许麾幢换使軿。
夔子城头开幕府,杜陵诗卷作图经。
十年去国未还国,万里长亭更短亭。
可信明时好人物,乱猿啼处是州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精心制作的密封包装慢慢下降至天空,派遣旗手和车辆替换它们。
在夔州的城墙边设立了办公的地方,杜陵的诗篇成了地图。
十年的离去未曾归来,走过了万里的长亭,又跨过了短亭。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我相信会有优秀的人出现,尽管他们所处的环境满是嚎叫的猴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安:县名,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东北部。
2. 安抚:宋朝的一种地方官职,负责管理一个地方的事务。
3. 宝文:指皇帝赐予的珍贵文书或诏书。
4. 少卿:官职名称,此处可能是指林黄中的职位。
5. 泥封:古代信件包裹上的封口标记,用泥土或其他物质封住。
6. 款款:缓慢、从容不迫的样子。
7. 青冥:天空,这里形容封书信向上传递的高度。
8. 麾幢:古代的仪仗用具,用以指示方向。
9. 使軿:使者乘坐的车辆。
10. 夔子城:古地名,位于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附近。
11. 开幕府:指设立政府机构。
12. 杜陵诗卷: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集,此处用来描述当地的文化氛围。
13. 图经:古代地图和地志的总称,用于记录地理信息。
14. 去国:离开国家,这里指离家远行。
15. 长亭:古代设于路旁的供行人休息的地方,后常代指送别之地。
16. 乱猿啼处:形容偏远、荒凉的山区环境。
17. 州厅:州郡官员办公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亦之写给云安安抚使宝文少卿林黄中的一首赠别诗。全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林黄中的分别,以及对于远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期待重逢的愿景。
开篇“泥封款款下青冥”,以泥封书信的场景描绘,象征两个友人之间深厚的交情。“却许麾幢换使軿”则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的感慨。
接着“夔子城头开幕府,杜陵诗卷作图经”,诗人把夔子城的幕府比喻为繁华的都会,并通过杜甫的诗来寄托对于故乡的思念。
紧接着“十年去国未还国,万里长亭更短亭”,诗人借用“十里一短亭,五里一长亭”来形容别离之远、重逢之难。
最后“可信明时好人物,乱猿啼处是州厅”,诗人相信在这美好的时代,总会与友人再次相聚。而那乱猿啼叫的地方,或许就是他们未来的相会之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寄云安安抚宝文少卿林黄中》是宋代诗人林亦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59年,正值南宋末年。在这一时期,南宋与蒙古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南宋江山风雨飘摇。
作者林亦之生活在这一动荡时期,他曾任通判、教授等职,因才学出众而受到时人赞誉。然而,由于战乱频发,他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在诗中,他表达了对朋友林黄中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担忧。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为了抵抗蒙古的侵略,采取了各种措施,如设立安抚使等职位,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云安安抚使是当时的一个职位,负责云安地区的防务和民生事务。宝文少卿则是云安安抚使的副手,协助其处理日常政务。
这首诗通过描述云安地区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体现了他在战乱时期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