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稚春梅花行
草堂梅花千万枝,新诗品题何太奇。
可怜一枝非凡群,赏心何人空自珍。
请与君谈别花人,如或见之当俯身。
西湖一带何苍茫,娟娟数枝临水傍。
上有幽人眉骨横,终日对花情意生。
花如秋月照芭蕉,人似春风吹野苗。
人与花枝自相亲,一篇至今吟如新。
胸中若有一点尘,纵对此花无精神。
平生不识市沽儿,四更诵书长苦饥。
摩挲此腹遶疎篱,笑折花枝花自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堂内,梅花千枝竞艳,诗意盎然,颇具特色。可惜其中的一枝与众不同,却少有人欣赏。请与我一同欣赏这些美丽的梅花,当我们见到这非凡的一枝时,定要尊敬地弯腰表示敬意。
西湖四周一片苍茫,唯有几枝梅花临水而生,别具一格。梅花的上面是悠然自得的人,他整日对着梅花,心生情愫。梅花犹如秋天的月亮照耀着芭蕉树,而那人如同春风拂过田野里的嫩苗。人与花相互亲近,犹如一首美妙的诗,令人回味无穷。
只有内心纯净的人才能够真正欣赏到梅花的美丽,而那些心中有杂念的人,即使面对这样的美景也会显得毫无兴致。这一生我从未认识那些喜欢喝酒的人,因为我在深夜读书时常常感到饥饿。抚摩着自己的肚子在疏篱旁绕圈,笑着折下那支花儿,我知道,花儿会明白我的心意。
去完善
释义
草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意象,指的是诗人的住所或者书房。在这里,草堂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新诗:这里的新诗指稚春创作的赞美梅花的诗篇。
何太奇:意为赞美稚春的诗才,具有奇特的创新之处。
非群:指出众,与众人不同。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湖泊,被誉为人间天堂。这里的西湖泛指美丽的湖泊。
娟娟:形容美好的事物。
幽人:隐逸之人,这里指诗人的自我形象。
花如秋月照芭蕉:形容梅花盛开的美景。
春风吹野苗:比喻诗人和梅花的亲密关系,如同春风拂过野花。
一点尘:形容内心的烦恼杂念。
市沽儿:指市井中的酒家。
四更: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四更约在凌晨1点至3点之间。
疏篱:稀疏的篱笆。
笑折花枝:形容诗人欣赏梅花时的心情愉悦。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咏梅展现作者的人格情操,并寓含着其淡泊名利、高洁不俗的人生境界。首句以“草堂梅花千万枝”描绘出梅花繁茂的景象,“新诗品题何太奇”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赞誉。接下来“可怜一枝非凡群,赏心何人空自珍”揭示了梅花虽孤立但不失风采的特质,呼应了诗人的孤独感和自省。随后诗人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暗含了对梅花守护者的赞美,以及对世人未能珍惜美好事物的惋惜。在“西湖一带何苍茫,娟娟数枝临水傍”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湖边的梅花中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象。同时,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梅花与幽人对望的情景,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使整首诗的境界更加丰满。最后通过“花如秋月照芭蕉,人似春风吹野苗”将人与花的互动巧妙地呈现出来,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意象。至此,诗人通过一诗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酬稚春梅花行》是宋代诗人林亦之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林亦之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考取功名,一生困顿。他曾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临安繁华昌盛,文人士子云集,他们常常聚集在一起品茗赏梅,吟诗作对,过着闲适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林亦之的友人稚春写了一首赞美梅花的诗篇,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林亦之受到启发,于是创作了这首《奉酬稚春梅花行》,以此回应稚春的梅花行,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