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人郑氏挽词
国子先生宅,相传此母贤。
一哀孤屿下,再拜十年前。
舐犊贪书卷,飞鸾慰暮年。
夕阳聊寓曲,终要到新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国学老师的家园,传承着这位母亲的贤能。
一悲哀在孤独的岛屿之下,再次顶礼膜拜于十年前。
舔犊情深地沉迷于书卷之中,腾飞的天鸾慰藉了迟暮的岁月。
傍晚时分倾诉些悲曲,最终要去往新的土地。
去完善
释义
1. 国子先生:指郑氏的丈夫林亦之,宋代著名学者、教育家。
2. 宅:此处指住宅,家。
3. 相传:这里表示据传,根据传闻的意思。
4. 母贤:此处赞扬郑氏品德贤良。
5. 哀:表达悲痛之情。
6. 孤屿:山名,位于浙江温州市瓯江中的一座岛屿,又称江心屿。
7. 再拜:多次拜见。
8. 舐犊:舐犊之情,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疼爱。舐,舔。犊,小牛。
9. 飞鸾:传说凤凰之类神鸟可以飞翔,这里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
10. 慰暮年:在晚年给予安慰。
11. 夕阳:此处借代老年时期。
12. 聊寓曲:聊以寄托哀思。聊,姑且,暂且。寓,寄托。
13. 新阡:新坟,这里指郑氏的墓地。阡,墓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孺人郑氏的哀思和怀念之情。首联通过描绘国子先生的住宅,表达了这位母亲的贤良品质,为整首诗奠定了悲伤而又敬仰的情感基调。颔联通过回忆哀痛的往事,表现出诗人与孺人郑氏深厚的感情。颈联则用舐犊、飞鸾两个形象生动的意象,传达出孺人郑氏对孩子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突显了她的高尚情操。尾联则以夕阳和新阡作比,既表达了诗人对孺人郑氏离世的不舍,也传递出人生无常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孺人郑氏形象的刻画,展现出诗人对这位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敬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孺人郑氏挽词》是南宋诗人林亦之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表达了对妻子郑氏深切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首先,我们要了解诗人林亦之的生活背景及人生经历。林亦之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曾担任过绍兴府学教授等职务。他与妻子郑氏感情深厚,伉俪情深。在林亦之的仕途中,他曾因直言敢谏而遭到贬谪,这对他的家庭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次,我们还需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金兵南侵、战事频繁之际。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民生疾苦,百姓生活困苦。诗人林亦之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谪,使他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在这首诗中,林亦之通过悼念已故的妻子郑氏,表达了他对家庭生活的怀念和对妻子的深切哀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他在逆境中的坚定意志。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庭情怀,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