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月游龙卧山留一夕明日值雨坐超上人房偶题

标题包含
九月游龙卧山留一夕明日值雨坐超上人房偶题
野兴更周遭,应迟问大刀。 山房逢雨好,人意与秋高。 多谢烹鲜乳,还令厌浊醪。 重来须累少,款款听萧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林亦之"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山野之中充满了乐趣,应该延迟去拜访那位有大刀的朋友。 在山间的房子里遇到下雨也是美好的,人的心情如同秋天的天空一般高远。 感谢准备了新鲜的奶制品,还让人品尝了美酒。 再次光临的时候需要更少一些繁琐,慢慢地欣赏那萧瑟的风声。
去完善
释义
1. "野兴":指在野外郊游的兴致。 2. "更周遭":更加周到,形容准备得充分。 3. "应迟问大刀":可能是引用了古代的一个典故,意为希望自己能及时受到赏识。 4. "山房逢雨好":在山间的房子里遇到下雨,心情反而很好。 5. "人意与秋高":人的意愿与秋天的景色相得益彰,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6. "多谢烹鲜乳":感谢别人烹调了新鲜的乳制品。 7. "还令厌浊醪":使得自己不讨厌喝低劣的酒。这里可能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的态度。 8. "重来须累少":再次来这里的时候,希望自己的负担能够减轻。 9. "款款":形容缓慢、从容的样子。 10. "听萧骚":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享受宁静的氛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游览龙卧山的喜悦之情和与人交往的美好体验。首联“野兴更周遭,应迟问大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作者向往山野生活的兴致。颔联“山房逢雨好,人意与秋高”以雨中在僧人超上人的住处为衬托,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颈联“多谢烹鲜乳,还令厌浊醪”展现了诗人与超上人友谊的珍贵和相互敬重。尾联“重来须累少,款款听萧骚”表示诗人期待未来还能再次相聚,一起聆听自然的声音,体现了他对友情和生活环境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月游龙卧山留一夕明日值雨坐超上人房偶题》是宋代诗人林亦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未明确,但可从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推测。 林亦之(约公元1165-1225年),字学可,号新亭居士,浙江温州人。他出身贫寒,成年后以勤学而闻名乡里。曾任严州教授、嘉定府签判等职,一生清贫,勤于创作,有著作传世。其诗风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宋对峙的分裂时期。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然而,江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文化繁荣,尤其是佛教盛行,影响深远。龙卧山位于温州一带,是林亦之生活地区的名山,山上有一座寺庙,超上人是庙里的僧人。 林亦之在九月游龙卧山时,曾在山上过夜。第二天遇上雨天,他便在超上人房里避雨,闲谈之际,即兴写下这首五言律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山中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与自然亲近的愉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文人墨客与僧侣之间的交往,以及他们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慰藉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