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范宰登瑞峰塔续蒙宠寄古篇辄次来韵

标题包含
范宰登瑞峰塔续蒙宠寄古篇辄次来韵
平明眺远目,苍波吐红暾。 已瞻大鼇网,复瞩鸬鹚门。 宿酲虽已解,衫襟犹酒痕。 凭陵不可羁,往往天欲扪。 却忆去年时,舟役劳朝昏。 幼妇带桎梏,嚼饭不敢吞。 今年复此役,溪山恣讨论。 为有陶元亮,心胸如阜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林亦之"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在黎明时分极目远眺,苍茫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红日。 我已看过那巨大的捕鱼网,又看到鸬鹚门的景象。 尽管昨夜的酒意已经消退,但衣襟上仍留有酒渍。 这激情澎湃的景色无法束缚,就像要伸手触摸天空一样。 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舟行往返辛勤忙碌,不分昼夜。 那时年轻妇女带着桎梏,勉强咽下饭食。 今年再次体验这样的场景,尽情领略溪山的美好。 因为有陶渊明这样的人,他宽广的心胸如同土地般厚实。
去完善
释义
1. 平明:指天刚亮的时候。 2. 红暾:指太阳刚刚升起时的光芒。 3. 大鼇网:比喻辽阔的水域。 4. 鸬鹚门:这里指的是瑞峰塔下的水流。 5. 宿酲:指的是酒后醒来尚未完全清醒的状态。 6. 凭陵:指的是攀登高峰。 7. 天欲扪:形容高耸入云的景象。 8. 舟役:指乘船出行。 9. 幼妇: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妻子。 10. 桎梏:束缚。 11. 陶元亮:即陶渊明,这里用来赞美诗人的胸襟如同陶渊明的广阔无垠。 12. 阜坤:形容土地广阔富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亦之在游览瑞峰塔时所写。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清晨远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平明眺远目,苍波吐红暾”:描述了诗人清晨时分登高远望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 “已瞻大鼇网,复瞩鸬鹚门”:诗人通过观察大鼇网的渔网和鸬鹚门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宿酲虽已解,衫襟犹酒痕”:虽然醉意已经消除,但诗人的衣襟上还留有饮酒的痕迹。这表明诗人虽有清醒之时,但内心仍有一种难以忘怀的酒神精神。 “凭陵不可羁,往往天欲扪”: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的激动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却忆去年时,舟役劳朝昏”:诗人回忆起去年的旅程,虽然辛苦,但仍充满了乐趣。 “幼妇带桎梏,嚼饭不敢吞”:形容诗人旅途中的艰辛,即使疲惫不堪,也不敢有任何怨言。 “今年复此役,溪山恣讨论”:今年的旅行又开始了,诗人将对沿途的风景进行深入的探讨。 “为有陶元亮,心胸如阜坤”:以陶渊明为例,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陶渊明一样,拥有一颗豁达、宽广的心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范宰登瑞峰塔续蒙宠寄古篇辄次来韵》,作者是宋朝诗人林亦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左右,具体年份已不可考。 在公元12世纪的宋朝,文学风气十分繁荣,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林亦之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文坛的认可。然而,在那个时代,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较高,而林亦之虽然才华横溢,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进入仕途,这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不满和无奈。 这首《范宰登瑞峰塔续蒙宠寄古篇辄次来韵》就是林亦之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范宰登瑞峰塔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当时社会中不得志的感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亦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愤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