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人屋
松底诗人宅,闲门远岫孤。数家分小径,一水截平芜。
竹节偶相对,鸟名多自呼。爱君真静者,欲去又踟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人的家园坐落在松树之下,一扇简单的门与孤独的山峰相映成趣。几户人家把小路分割开来,一条水流穿过平坦的草地。竹子间或耸立,鸟儿的名字也是出自它们自己的叫声。喜欢你这样平静的人,想离开却又犹豫不决。
去完善
释义
1. 松底:指松树下面。
2. 诗人宅:诗人的住宅。这里指友人的房屋。
3. 闲门:即悠然自得的门扉。
4. 远岫(xiù):远处的山峦。
5. 数家:几家,形容住宅稀少。
6. 小径:狭窄的小路。
7. 一水:一条小河。
8. 截平芜:隔断平坦的草地。
9. 竹节:竹子主干上的节。
10. 偶相对:偶然相对而生。
11. 多自呼:常常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
12. 爱君:爱你,对友人的称呼。
13. 静者:清静无为的人。
14. 欲去又踟蹰(zhí chú):想要离去又不禁犹豫徘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友人的居所所见的美景和感受。首联“松底诗人宅,闲门远岫孤”,点明了诗人所住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即在松树底下的一座安静的住宅,门前可见远处峻峭的山峰。这种环境让人感受到宁静与超脱尘世之感。
颔联“数家分小径,一水截平芜”,描述了诗人居所周边的环境景致,几家住户将一条小路划分得井井有条,一条小河在广阔的草地上划出界限。这景象显得和谐且富有生活气息。
颈联“竹节偶相对,鸟名多自呼”,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亲近与关爱。竹子的高洁品质使他产生了共鸣,而鸟儿自由地鸣叫更是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喜悦。这一联通过拟人手法,使得自然界生动起来。
尾联“爱君真静者,欲去又踟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之情。因为他热爱这位真正懂得静处的友人,因此当想到要离开这里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犹豫和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友人屋》是唐朝诗人李昌符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26年。
在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走向衰弱,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反思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寻求精神层面的寄托与解脱。李昌符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亦身处这一时代洪流之中。
李昌符的这首诗创作于他晚年寓居扬州时期,此时的他仕途并不顺利,曾在地方任职,后因触犯权贵被贬。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友人交往甚密,共度过不少时光。这首诗正是为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感慨而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