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送天钵长老
江无行化久,法眼众推尊。
不惮南来远,缘从北请频。
潮音振祖道,朔土辟宗门。
有授传高弟,无遮接下根。
慈航拯群溺,慧日破重昏。
老守心迷钝,求师求一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化为无形已经很久,
但佛法仍然是众人尊崇的核心。
不怕南来路途遥远,
因为北方的人们频繁邀请。
潮水的声音激励着信仰,
北方的土地开垦了宗教之门。
我们传授给高贵的弟子,
没有任何阻碍地迎接根基浅薄的信徒。
慈悲的船拯救了众多沉溺者,
智慧的光芒穿透了昏暗。
我,这个年老守旧的信徒,
请求师傅赐我一句箴言。
去完善
释义
1. 江无: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 行化:指游方化缘。
3. 法眼:佛教术语,指能洞察佛法奥秘的眼力。
4. 北请:向北请求。
5. 潮音:指佛教中的宣讲佛法的声音。
6. 祖道:佛教用语,指祖师所传的道法。
7. 朔土:北方的土地。
8. 宗门:禅宗的教义。
9. 高弟:同门中年纪较大的学生。
10. 无遮:没有阻挡。
11. 下根:悟性较低的众生。
12. 慈航:佛教比喻引导众生到达彼岸的智慧。
13. 慧日:佛教比喻能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
14. 老守:年老而地位较高的官员,这里指作者自己。
15. 一言:指高僧的指导和建议。
去完善
赏析
《颂送天钵长老》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人文彦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用来赞美和送别一位名叫天钵的高僧。这首诗以佛法的传承和精神为核心,表达出作者对于这位高僧的敬仰之情。
首联“江无行化久,法眼众推尊”描述了江水无行的特点,表达了高僧弘法的深远影响,以及他在信徒中的崇高地位。颔联“不惮南来远,缘从北请频”则通过描述他不畏艰难地来到南方传教,表达了他的坚韧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颈联“潮音振祖道,朔土辟宗门”赞美了这位高僧能发扬本宗法门的精神,把佛法的传播视为使命,不论环境如何艰苦,都能够坚持到底。
尾联“老守心迷钝,求师求一言”则是作者的自我反思,表示自己的心灵迷茫无知,希望得到这位高僧的指导教诲。
总的来说,整首诗充满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法的崇尚,语言优美,格调高雅,展现出了文彦博深厚的文学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颂送天钵长老》,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所作。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56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政治开明,文人墨客的诗歌创作热情高涨。
文彦博此时在朝为官,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由于他学识渊博,正直无私,深得皇帝的信赖和百姓的尊敬。然而,他也曾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贵,屡遭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在这首诗中,文彦博通过赞美天钵长老的德行和智慧,表达了对他离世的惋惜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待生死的超脱境界。这种思想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墨客普遍追求的隐逸之风,以及他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