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舒弟赴金陵兼柬宋君辅
禄仕何方好,金陵总莫如。
庙存元帝像,家有二王书。
羽檄时方急,文才用有余。
功名收拾了,归食会昌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哪里做官最好?南京总是最好的选择。
庙里供奉着元朝皇帝的塑像,家里收藏着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真迹。
烽火狼烟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文学才华却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功名利禄都有了,回到家乡品尝美味的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禄仕:指通过做官获取俸禄的生活。
2. 金陵:南京的古称,这里指的是宋朝时的江宁府。
3. 元帝像:指宋武帝刘裕的庙宇。元帝是南宋时对刘裕的尊号。
4. 二王书:指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法作品。
5. 羽檄:古代军事文书,用于传达紧急军情。
6. 文才:文学才华。
7. 功名:功业和名望。
8. 收拾了:完成,了结。
9. 会昌鱼: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诗句“会昌亭上集,遥瞻近属明”,此处借用其意,表示与子舒弟一同欣赏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薛师石写给他弟弟子舒的。诗人以金陵(今江苏南京)为主题,描述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表达了对弟弟的勉励和期许。
首联“禄仕何方好,金陵总莫如”,表达了诗人认为在南京担任官职是非常好的选择。接下来的两联“庙存元帝像,家有二王书”、“羽檄时方急,文才用有余”,描绘了金陵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国家需要之际,能够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为国家出力的期待。尾联“功名收拾了,归食会昌鱼”,则表达出了诗人的希冀,期望弟弟能在功成名就之后,回归田园生活,享受平静的日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南宋文人。他出生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一生经历了一个国家动乱、战乱频繁的时代。嘉定十四年(1221年),薛师石因病去世。
《送子舒弟赴金陵兼柬宋君辅》是薛师石的一首送别诗。在南宋时期,金陵(今江苏南京)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南宋与金国战争的前线。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宁宗时期,具体年份尚不清楚。
在这首诗中,薛师石表达了对弟弟子舒即将远赴金陵的担忧和不舍之情。与此同时,他还通过这首诗向好友宋君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在这段时间里,薛师石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为战争和国家的动荡而不得不离家避难。尽管如此,他对国家和民族仍然充满了坚定的信念,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的来说,《送子舒弟赴金陵兼柬宋君辅》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动乱的时代,作者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