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身世浮沤,利名缰锁。省来万事都齐可。寻花时傍碧溪行,看云独倚青松坐。
云片飞飞,花枝朵朵。光阴且向闲中过。世间萧散更何人,除非明月清风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雪覆盖了群山之巅,世界一片寂静。在陡峭的山谷里,独居的人儿守着一家的生计。粮食虽然简陋,但金黄的香气依然四溢。
微风吹过,扫去身上的困倦。这寂寞的生活虽然孤独,却是一位君子的喜好。这个世界繁华嘈杂,争名夺利。相比之下,山中的平静生活似乎更值得保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雪拥群峰:指山峰被白雪覆盖。
2. 静 [某人名]:指[某人名]的住所很安静。
3. [某人名] [某字]:某人的名字在句子中缺失,无法准确补全。
4. 破谷粟黄香:描述谷子丰收的景象,“破”表示满溢。
5. 柴扉静掩:形容门户宁静而隐蔽。
6. 寂寥气息:指孤独寂静的氛围。
7. 贵足人争:富有之人竞相争取某些东西。

去完善
赏析
《踏莎行》张抡的这首词描绘了寂静、寒冷的山中景致,以及诗人在其中所感受的恬淡与宁静。首句“雪拥群峰,静无哗”便勾勒出一个静谧而纯净的世界。接下来的句子则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实景,如破谷、柴扉等,展现出诗人置身世外的悠然心境。而“山中恬淡能长保”更是直接传达了这种超脱世俗纷扰,求内心宁静的理想。整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让人沉醉在白雪皑皑、寂静无声的山景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是南宋著名词人张抡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55年左右,正值南宋高宗时期。在那个时候,朝廷腐败、民生疾苦,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张抡的一生波折重重。他曾任官职,但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最后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因此,他将这些感慨融入到《踏莎行》一词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之情。
此外,张抡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文人墨客热衷于词赋创作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许多词人都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关注国家大事为己任,以此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期望。张抡也不例外,他在《踏莎行》一词中,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感慨人生际遇,传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