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梅
晓鸡残月更离程,只见梅花不忍行。
水郭山村谁是伴,惟伊与我共孤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黎明时分,在天边的残月下,我们依依惜别踏上旅程,眼前的梅花娇美迷人,却使我心情沉重无法欣赏。这寂静的山村,陪伴我的只有那流水和城墙,而唯一能与我共享这份孤独与清静的,也只有你而已。
去完善
释义
1. 晓鸡:天刚亮时啼鸣的公鸡,此指报晓之声。
2. 更离程:启程离去。
3. 水郭:滨水的外城。
4. 山村:山间的村落。
5. 惟伊:只有它,此处指代梅花。
6. 孤清:孤独清静。
去完善
赏析
《见梅》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一首抒怀之作。这首诗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的心境以及对友情的渴望。
诗的首句“晓鸡残月更离程”,描绘了清晨的鸡鸣和残缺的月亮,这两者都是象征着离别之情的景象。而“更离程”则意味着诗人即将离开此地,踏上新的旅程。这句诗为全诗营造了离别之情浓厚的氛围。
第二句“只见梅花不忍行”,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在离别之际,诗人只看到了梅花,这既是实写自然景色,也是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芬芳,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第三句“水郭山村谁是伴”,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陪伴的渴望。在水边的村子里,谁会是诗人的伴侣呢?这里的“谁”并非指具体的人,而是象征那些能理解诗人、与诗人共同感受孤独的心灵伙伴。
最后一句“惟伊与我共孤清”,诗人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只有那个“伊”(你)能够理解我的孤独,与我共度这份寂寥。这里的“伊”是指诗人心中所想之人,可能是友人,也可能是亲人或爱人。总之,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向往和对陪伴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情感波动。诗人运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梅》是宋代诗人陈文蔚创作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时期,但也是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在南宋时期,国家分裂,北方大片领土被金国占领。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题,作品多表现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民族英雄的颂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陈文蔚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在创作《见梅》时,诗人陈文蔚正值中年,他的生活阅历丰富,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曾在地方为官,关心民生,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受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的关切,也使他更加珍视家庭、亲人和故乡。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深深眷恋。梅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对民族的一片赤诚之心,以及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