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因报谒过西湖

标题包含
因报谒过西湖
不见西湖两鬓丝,湖光如旧不□欺。 画桥各领游船去,密港谁知渔艇移。 绿柳行疎人步隐,翠荷丛浅鸟飞迟。 清风汗漫知何许,小憩招提独自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看到西湖边我那双白发的发丝,湖水依然如此并不欺骗我。 精致的桥上各有游轮经过,但谁又知道那些隐秘的渔艇去了哪里? 绿色的柳树稀疏,人们在其中若隐若现地漫步;翠绿的荷花丛中,鸟儿缓缓飞翔。 微风徐徐吹过,不知道它是从何处而来,我只是在这里短暂休息,独自默默地移动着。
去完善
释义
* 西湖:指杭州西湖,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 * 两鬓丝:指头发变白,形容年龄增长。 * 湖光如旧不□欺:这里的“□”是填空的符号,表示缺一个字,可能是“待”或者“忘”,整句意思是西湖的美丽风光依然如故。 * 画桥:描绘着图画装饰的桥梁。 * 密港:幽静的港湾。 * 翠荷:绿色的荷叶。 * 招提: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
去完善
赏析
《因报谒过西湖》是宋代诗人徐侨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优美风光和人文气息。 首联“不见西湖两鬓丝,湖光如旧不□欺”,诗人以自己两鬓白丝的容颜,对比西湖的永恒之美,寓意着岁月沧桑与自然的永恒。尽管诗人自己的容颜已老,但西湖的美景依旧如故,这种自然与人生之间的对比,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无常的思考。 颔联“画桥各领游船去,密港谁知渔艇移”,描述了西湖上的繁华景象。画桥上,游船络绎不绝,而密港深处,渔艇悄然移动。这一景象既展示了西湖的繁荣,也暗示了湖面的宁静与深幽。 颈联“绿柳行疎人步隐,翠荷丛浅鸟飞迟”,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绿柳稀疏,游人隐匿其中;翠荷丛浅,鸟儿悠然飞翔。这一句将人、鸟、柳、荷融为一体,展现出西湖的生机与活力。 尾联“清风汗漫知何许,小憩招提独自移”,表达了诗人面对西湖美景时的感慨。清风徐来,诗人感叹生命的无常,因此在招提寺稍作停留,独自漫步在湖边。这一句既有人生的哲理思考,也有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总之,《因报谒过西湖》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佳作。诗人通过对西湖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展现了西湖的优美风光和人文气息,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因报谒过西湖》是南宋著名诗人徐侨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由于北宋灭亡和金朝势力的逐渐南移,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一个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地带。 在这个时期,徐侨作为一位士大夫,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也曾在朝廷任职。这一阶段,他对国家政治、社会民生有着深刻的理解。此外,他还有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这使他对自然风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在徐侨所处的时代,江南地区的文人墨客都非常热衷于游览西湖美景,并在游览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描绘西湖的诗篇。徐侨也不例外,他在一次游览西湖的过程中,被湖光山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因报谒过西湖》。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还流露出作者渴望脱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