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能之寄诗和其月夜泛舟韵以寓相思

标题包含
能之寄诗和其月夜泛舟韵以寓相思
别时来悟合并难,君向湖山去不还。 好语欲酬嗟侣少,空餐亡补媿官闲。 身谋未肯忘箕颍,世虑无嫌付触蛮。 幸有孤山陈迹在,倘来同踏石苔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别之时,领悟到相聚之难,朋友前往美丽的湖光山色之地,久久未归。想倾诉衷肠却发现知音稀少,独自进餐,深感愧疚自己闲暇无事。虽身处尘世,却不忘归隐田园的愿望,不过世事纷繁,也难以完全割舍。幸运的是,尚有那孤山遗留下的古迹,希望有一天能与友人一起探访那些布满青苔的古老石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别时:分别之时。 2. 合并难:指相聚困难。 3. 嗟侣:令人叹息的伴侣或朋友。 4. 空餐亡补媿官闲:意为空食俸禄却无所作为,内心感到愧疚。 5. 箕颍:古代隐士许由和巢父的故事,寓意隐逸山林。 6. 世虑:世俗的烦恼。 7. 触蛮:这里指代无关紧要的小事。 8. 陈迹:过去的事情或痕迹。 9. 倘来:假如未来有机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能之寄诗和其月夜泛舟韵以寓相思》诗是诗人徐侨写给朋友的回信,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感慨。首联“别时来悟合并难,君向湖山去不还”描绘了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两人难以相聚的无奈;颔联“好语欲酬嗟侣少,空餐亡补媿官闲”则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各自的处境;颈联“身谋未肯忘箕颍,世虑无嫌付触蛮”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尾联“幸有孤山陈迹在,倘来同踏石苔斑”则是对未来可能相聚的期许,希望有一天能与友人一起重游故地,共度美好时光。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能之寄诗和其月夜泛舟韵以寓相思》是宋代诗人徐侨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正值北宋晚期。在这个时期,徐侨正身处宦海沉浮之中,虽然他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获得朝廷的重用。 当时,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国内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对外,金国威胁日益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侨通过对月夜泛舟的美好描绘,寄托了自己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诗中,徐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泛舟图。通过这一画面,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然而,在这份美好背后,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难以排遣的孤独和忧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