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持正司理解官
人生会合难,四海皆兄弟。
解后若为寮,为情乃其至。
严陵虽陋邦,山水固佳致。
宦游于其间,亦未为失计。
嗟嗟我辈人,志不在名利。
所趋必踏正,所论必根义。
圣门有格言,胡不慥慥尔。
险夷融一心,相与共守此。
维君更直谅,多闻且知礼。
责善有忠告,规失无因避。
人或苦难合,我匪以为具。
始如石落落,终似旗旎旎。
入议必追联,出游必连轨。
朝夕恃驩比,同襟能有几。
君今先我去,落漠将何委。
政此黯销魂,临分不我鄙。
绝无儿女悲,慨慷及治己。
窃闻之先儒,物我均一理。
达人宏大观,曲士局偏倚。
偏倚狭一隅,爱恶无公是。
大观归众善,宽平有余地。
理义固无穷,虚心知所止。
感君谦自牧,使我愁翻喜。
还以作赠言,相观要终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活中的人际相聚总是难得,然而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能结成真挚的友谊。即便暂时身处简陋之地,也能在自然美景中找到乐趣。投身于这样的地方任职,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我们都要牢记,我们的目标不是追求名利,而是确保言行都符合正义。让我们铭记古人的智慧箴言,不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要坚定前行。
您的品质令人敬佩,正直、善于交际而又富有学识。您乐于给予他人建议,勇敢地指出问题所在。人与人相处总会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都会迎来美好的结局。
您的离去让我感到忧伤,但请相信我们之间的友情永恒不变。请不要为自己的离开而悲伤,我们要学会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过好自己的生活。要知道,人与物的道理是相通的,达观的人会拥有更宽广的视野,而拘谨的人则容易陷入偏见。我们需要向着善良的方向前行,心胸宽广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感谢您的谦逊与真诚,让我的心情由忧转喜。作为告别赠言,我要提醒您,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愿我们始终能够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施持正司理解官:送别即将卸任的施持正官员。
2. 人生会合难,四海皆兄弟:感叹人生相聚不易,四海之内皆为兄弟。
3. 解后若为寮,为情乃其至:解任之后的生活,情感至上。
4. 严陵:浙江省富阳市的一个地方。
5. 固佳致:具有美好的景致。
6. 宦游于其间,亦未为失计:在官场中奔波,也不算吃亏。
7. 嗟嗟我辈人,志不在名利:感叹我们这些人,志向不在于名利。
8. 所趋必踏正,所论必根义:追求必须正直,议论必须有道理。
9. 圣门有格言,胡不慥慥尔:圣人有格言,为什么不好好去做?
10. 险夷融一心,相与共守此:危险和平顺都融为一体,共同坚守这个原则。
11. 维君更直谅,多闻且知礼:只有你能直言相告,见闻广博且知礼仪。
12. 责善有忠告,规失无因避:对别人的优点给予赞扬,对缺点提出建议而不回避。
13. 人或苦难合,我匪以为具:有的人难以与人和睦相处,我不会把他当作朋友。
14. 始如石落落,终似旗旎旎:开始时性格孤高,最后却变得随和。
15. 入议必追联,出游必连轨:讨论问题时紧紧跟随,出游时一起行动。
16. 朝夕恃驩比,同襟能有几:朝夕相伴的朋友,有多少能够了解彼此的心意。
17. 君今先我去,落漠将何委:你现在先离开,我将如何面对孤独。
18. 政此黯销魂,临分不我鄙:正因为离别而黯然销魂,但分手时并不嫌弃我。
19. 绝无儿女悲,慨慷及治己:没有离别的伤感,反而激起了自我提升的动力。
20. 窃闻之先儒,物我均一理:听前人说,万物与我都遵循一个道理。
21. 达人宏大观,曲士局偏倚:通达的人胸怀宽广,狭隘的人思想局限。
22. 偏倚狭一隅,爱恶无公是:局限于自己的立场,无法公正看待事物。
23. 大观归众善,宽平有余地:全面观察就能发现众多优点,宽容待人则能留下回旋的余地。
24. 理义固无穷,虚心知所止:道理和正义是无穷的,保持谦虚的态度就知道应该停止的地方。
25. 感君谦自牧,使我愁翻喜:感激你的谦虚态度,让我从忧愁转为喜悦。
26. 还以作赠言,相观要终始:用这些话作为临别赠言,希望我们的友情能一直延续下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离去的感慨,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友情观。诗中提及“志不在名利”,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品质;同时,诗人认为人与人的交往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真诚相待的基础上,这是他们作为朋友的共同追求。在与朋友的相处过程中,诗人提出了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的观点,并鼓励对方保持谦虚和自省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施持正司理解官》是南宋诗人徐侨为送别好友施持正而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左右。此时,徐侨已经辞官回乡,开始了田园生活。他的好友施持正即将卸任赴任,于是他写下这首古诗表达惜别之情。
在诗中,徐侨描述了他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不舍。他还提醒施持正在新的职位上要坚守原则,为民造福。这体现了徐侨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
在那个时代,南宋政治腐败,官僚腐败严重。徐侨和施持正等文人士大夫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但现实往往让他们感到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相互支持,共度时艰。这也是徐侨创作这首诗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