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歌
云山窈兮风微,山径缭兮云依。
兰馨兮晨晞,松樛兮夕晖。
有禽消摇其间兮不去,飞俛啄兮蔌薇。
昂吟兮绿筠枝,春与鼯腾兮秋鶑与啼。
希鸾鹄兮志亦几,绝樊弋兮随所栖。
空碧临临兮山四围,泉咽咽兮流以时。
宁易地兮颍若箕,与世相忘兮幽人期。
山虽高兮步坦夷,云虽深兮光陆离。
胸洞洞兮陶然以怡,祗天命兮安厥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雾环绕的山峦美景伴随着微风轻拂,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云雾依依不舍。早晨兰花香气四溢,傍晚松树在余晖下悠然自得。在这片景色中有鸟雀悠闲自在地飞翔觅食,有的翱翔在竹枝上,春天里松鼠活跃,秋天里黄莺啼鸣。希望自己的志向像鸾鹄那样高远,断绝尘世的纷扰,选择适合自己的栖息之地。空旷的天空映衬着四周的山峦,泉水潺潺而流淌不息。宁愿在这如颍水般的平原上度过一生,与世人保持一种超脱的关系。尽管山路陡峭,云层深厚,但行走起来依然轻松愉悦。内心豁达开朗,顺其自然,尽享人生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山: 高山与云雾混合之地,形容景色优美。
2. 窈: 深远的样子。
3. 微: 轻微的风。
4. 山径: 山间的小路。
5. 缭: 弯曲,环绕。
6. 依: 依赖,依靠。
7. 兰馨: 指兰花香气。
8. 晞: 晒干,这里指阳光照耀。
9. 松樛: 指松树弯曲的姿态。
10. 夕晖: 夕阳的余晖。
11. 消摇: 悠闲自得的样子。
12. 俯啄: 低头啄食。
13. 蔌薇: 野菜和野花。
14. 昂吟: 高声歌唱。
15. 绿筠枝: 绿色的竹子。
16. 鼯腾: 一种鸟类在树木间跳跃的样子。
17. 樊弋: 篱笆和绳索,比喻限制。
18. 临临: 广大的样子。
19. 咽咽: 低沉的声音。
20. 以时: 按时,按照一定的时间。
21. 易地: 换地方。
22. 颍若箕: 颍水旁的平原如同簸箕一样广阔。
23. 相忘: 互相忘记,形容与世无争的状态。
24. 幽人: 隐居的人。
25. 期: 期待,期望。
26. 坦夷: 平坦。
27. 陆离: 五光十色。
28. 洞洞: 开阔明朗的样子。
29. 陶然: 愉快的样子。
30. 祗: 敬,尊敬。
31. 天命: 上天的旨意。
32. 安厥宜: 安于自己的命运。
去完善
赏析
《云山歌》的创作者徐侨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借这首诗表达了他超脱世俗纷扰、向往自然宁静生活的态度。
开头两句“云山窈兮风微,山径缭兮云依”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景和山中曲折的小径。紧接着的四句“兰馨兮晨晞,松樛兮夕晖。有禽消摇其间兮不去,飞俛啄兮蔌薇。”描述了清晨兰花散发的香气,傍晚夕阳映照下的松树,以及在此之间悠然自得的鸟群。这些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接下来四句“昂吟兮绿筠枝,春与鼯腾兮秋鸎与啼。希鸾鹄兮志亦几,绝樊弋兮随所栖。”则以鸟儿在翠绿的竹林间欢快地歌唱,比喻人们应该像自由的鸟类一样,不被俗世的羁绊所束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栖息之地。
而后四句“空碧临临兮山四围,泉咽咽兮流以时。宁易地兮颍若箕,与世相忘兮幽人期。”则描绘了山间静谧的环境,清澈的泉水流淌的声音使人内心宁静。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颍水边的稻穗一样平凡而美好,忘却世间的烦恼,与隐士为伍。
最后四句“山虽高兮步坦夷,云虽深兮光陆离。胸洞洞兮陶然以怡,祗天命兮安厥宜。”则是诗人用山的高峻和云的深度来比喻自己的胸怀宽广,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诗人的眼中,只要顺应天命,就能过上安逸的生活。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山歌》是明朝诗人徐侨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也伴随着战乱、政治斗争和民生困苦等问题。
徐侨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官场上担任过多种职务,也体验过民间生活的艰辛。这种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在《云山歌》的创作期间,徐侨已经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这种生活使他有机会更深入地观察大自然,领略山水之美。同时,他也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人生,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云山的美景,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