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渡买鱼
北堂老人性嗜鱼,有鱼一饭空无余。
行水登舟喜动色,几月乃得三四食。
溪涸舟胶挽不去,舍舟行行溪上路。
路入茅舍惟一翁,网挂壁头儿负舂。
问之有底不出渔,水动鱼藏溪作风。
强之不能许觞醪,翁为持网儿持篙。
挟艇过临丛藻岸,踏竹下网屡成漫。
忽然得鲤仅如掌,翁笑官有福可仗。
我舟犹在极目涯,乃坐其艇与之往。
烹鱼一开慈颜驩,胶舟旋亦辞涸滩。
两日舟移无十里,吁嗟有此行路难。
渔翁饮酒得钱去,一叶如飞烟水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堂老者喜好鱼,一餐不剩一颗米。
乘船在水边嬉戏,欣喜得神色外露。几个月却只能吃那么三四次。
溪流干涸,船只难以拖动,于是弃船沿溪而上。
进入一间茅草屋,只有一位老者在屋里,墙上挂着渔网,他的孩子在一边捣着舂。
问起他为何不出海捕鱼,他说水流变动,鱼就躲藏起来了。
强迫他答应下来他不肯,老者拿起渔网,孩子拿起竹竿。
撑着小船来到一片长满水草的岸边,拿着竹子下网,却经常失败。
突然之间捕到一条鲤鱼,仅仅手掌大小,老者笑着说,看来我是个有福之人。
我们的船还在远处,于是坐在他的船上和他一起前往。
烧好的鱼刚端上来,老人的脸上便洋溢着欢喜的笑容,而那只曾经粘滞不动的小船也终于离开了那个干涸的浅滩。
两天时间船才移动了不到十里地,感叹这样的旅行真是困难重重。
渔翁喝完酒拿到钱就走了,一片小舟如同一朵轻烟消失在暮色中的水里。
去完善
释义
《张家渡买鱼》
徐侨(生卒年不详),字崇儒,号青城山人,明代诗人。
1. 北堂:古代指母亲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年迈的母亲。
2. 性嗜鱼:非常喜欢鱼。
3. 有鱼一饭空无余:只要有鱼吃,哪怕只有一顿饭也心满意足。
4. 行水登舟:乘船顺水而行。
5. 喜动色: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
6. 几月乃得三四食:几个月才能吃上三四个鱼肉。
7. 溪涸舟胶挽不去:溪水干涸,船只搁浅,难以拉动。
8. 舍舟行行溪上路:放弃船只,沿着溪流前行。
9. 茅舍:简陋的住所。
10. 惟一翁:只有一个老渔夫。
11. 儿负舂:儿子正在用杵捣谷物。
12. 问之有底不出渔:询问渔夫为什么不出来捕鱼。
13. 水动鱼藏溪作风:溪水流动,鱼儿躲藏在溪水中。
14. 强之不能许觞醪:尽力劝说渔夫,但他不愿意喝酒。
15. 翁为持网儿持篙:老渔夫拿起渔网,儿子拿起竹竿。
16. 挟艇:带着小艇。
17. 丛藻岸:长满水草的岸边。
18. 踏竹下网:踩着竹子下水捕鱼。
19. 成漫:捕获的鱼不多。
20. 鲤鱼仅如掌:捕到的小鲤鱼,仅有手掌大小。
21. 福可仗:福气可以依靠。
22. 舟犹在极目涯:船还停留在视线尽头的地方。
23. 乃坐其艇与之往:于是乘坐渔夫的小艇一起去。
24. 慈颜驩:看到母亲满意的笑容。
25. 胶舟旋亦辞涸滩:搁浅的船只顺利离开沙滩。
26. 两日舟移无十里:两天时间船只只移动了不到十里。
27. 吁嗟:感叹。
28. 行路难:路途艰难。
29. 得钱去:得到报酬后离去。
30. 一叶如飞烟水暮:傍晚时分,渔船像树叶一样在水面上快速划过。
去完善
赏析
《张家渡买鱼》徐侨这首古诗描绘了作者在张家的渡口购买鱼的经历。诗人首先描述了北堂的老人喜欢吃鱼,但几个月才能吃到三四次的情况。接着,因为溪水干涸,船只无法前行,诗人被迫放弃船只,沿着溪流行走。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茅屋里的老人,他的儿子正在用木杵舂米。当得知这位老人不捕鱼时,诗人和老人、孩子一起乘坐小艇去捕鱼。他们在丛生的水草岸边穿行,然后捕到了一条仅如手掌大小的鲤鱼。老人笑着祝福诗人有福气。诗人也为自己能品尝到美味的鱼而高兴,看着老人喝酒离去,仿佛一片叶子在空中飞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侨的《张家渡买鱼》创作于南宋末年,是他在流寓江南期间的作品。在那时,他经历了从朝廷大臣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变迁,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民间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这个时期,南宋已经走向衰落,朝廷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张家渡买鱼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时民众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