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金銮殿上共同金榜题名,春风拂面,繁华的国都。如今我在天涯漂泊,过着清贫的生活。十年的漂泊生涯,白白辜负了曲江的花开时节。听说阆山通向阆苑仙境,但高楼林立,却看不到你的家园。孤城中的夕阳缓缓落下,离愁难以言表,只有远处的红树和晚霞相互映衬。

去完善
释义
1. 金銮:指皇宫。这里代指朝廷。
2. 春风上国:指繁华的京城。
3. 薄宦:微小的官职。
4. 歧路:指人生的曲折道路。
5. 曲江花:指美丽的风景。
6. 阆山:位于四川阆中。
7. 阆苑:传说中的仙境。
8. 孤城:指作者所在的城市。
9. 离愁:离别的忧愁。
10. 红树远连霞:形容远方的景色美丽。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欧阳修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感慨。词中以金銮殿的欢聚和繁华的京城作为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如今漂泊天涯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漂泊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曲折,却无法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曲江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而这里的“空负”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无奈和遗憾。
接下来,词人以“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将思绪引向远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阆山和阆苑都是象征性地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而楼高不见君家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三句,以孤城、寒日和红树等意象,描绘了作者此刻的心境。孤城寒日象征着孤独和寂寞,离愁难尽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法割舍。红树远连霞则寓意着远方的希望和憧憬,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临江仙》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怀旧的诗词。欧阳修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这首词也展示了作者在漂泊生涯中的坚韧和乐观,令人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59年左右,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欧阳修经历了宦海沉浮,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等职位,后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安徽滁州担任知州。
这一时期,北宋王朝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一方面,官僚阶层腐败严重,官场黑暗;另一方面,民间疾苦日益加剧,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欧阳修深感忧虑,希望通过改革政治,减轻人民负担,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然而,他的理想并未得到实现,反而遭受了排挤和打压。
在滁州任职期间,欧阳修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积极推行改革措施,努力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同时,他寄情山水,以诗酒为伴,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临江仙》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