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百种思绪,一千种遗憾,早早地为春天的逝去而忧伤,更何况还受到春酒的困扰。对那些负心的人,我始终无法释怀,什么时候才能在枕边明明白白地询问他们呢? 这份深情在心底缠绕,就算强行喝醉试图入睡,也依然觉得闷苦。这个心意希望你能明白,但似乎你却并不相信,眼泪流干也无法化解这无尽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百种相思千种恨:形容思念之情深切。
2. 早是:已经是。
3. 伤春:因春天逝去而伤感。
4. 春醪:春天的美酒。
5. 薄幸:负心。
6. 辜人:辜负了他人。
7. 不愤:不满足,心有不甘。
8. 枕畔:枕头旁边,指睡觉时。
9. 懊恼:烦恼。
10. 风流心:追求美好事物的内心。
11. 强醉偷眠:勉强喝酒、蒙头大睡。
12. 依前:依旧。
13. 为君:为了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已经点明了主题,就是对爱情的深深渴望和无尽的思念。首句“百种相思千种恨”,表达了作者在爱情上的困惑与矛盾。接下来的“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情绪的不断累积,以及对爱情的无尽期待。
下片开始,“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表达的是作者对于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于对方的不理解感到的愤怒。接着的“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则表现了作者的无奈,即使借酒消愁也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最后两句“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失望,以及无尽的痛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所创作的词牌作品。在这一年里,欧阳修结束了数年的地方任职生涯,回到朝廷担任翰林学士。在人生际遇方面,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使他陷入了悲痛之中,同时也引发了他对生死、时光等问题的思考。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得到快速发展,诗坛出现了一大批名家,如苏轼、黄庭坚等,他们的作品深刻影响了欧阳修的创作风格。在这种背景下,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寄托哀思、感慨时光的《蝶恋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