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之回

标题包含
上之回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 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和平时期享受着娱乐的乐趣,皇帝的车驾来到了这里。车队行进的声音如同流水一般,清脆的胡笳声仿佛落在梅花上的花瓣。山间的白云环绕着道路旋转,山岩间的花朵映衬着彩带更加艳丽。下了辇车便开始举行盛宴,这样的场景与瑶池相比又如何呢?
去完善
释义
1. 承平:指太平时期,国家安定和谐的状态。 2. 重乐:享受音乐的乐趣。 3. 诏跸:皇帝的车驾。这里指皇帝巡游。 4. 上之回:即“上回”,汉宫殿名,这里借指皇帝巡游的地方。 5. 属车:随从车辆。这里指皇帝的护卫车辆。 6. 响流水:形容车辆的行驶声如同流水的声音。 7. 清笳:一种乐器,类似胡笳,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8. 转落梅:形容乐声如同落下的梅花。 9. 岭云:山岭上的云朵。 10. 盖道转:指云朵在道路上空飘过。 11. 岩花:山岩上的花朵。 12. 映绶开:指花朵的颜色与官员的绶带相映生辉。 13. 高宴:豪华的宴会。 14. 何如:比较之意。 15.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皇宫。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皇帝出游的诗歌。在诗的开头,诗人以“承平重游乐”表达了皇帝在国家太平时期喜欢出游的情景。接着,通过“诏跸上之回”揭示了皇帝出行的队伍和场面,其中“跸”是指皇帝的銮驾。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皇帝的出行队伍,如“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前者形象地描绘出随行车辆络绎不绝的情景,后者则借用了胡笳之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悠扬而开阔的氛围。 诗中后半部分转向了对风景的描绘,如“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通过对山峰云雾、路边花朵的描绘,展现了出游过程中的美丽景象。最后两句“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则是诗人对于皇帝出游心态的一种推测,即皇帝出游既可以欣赏美景又可以享受宴会,其愉悦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与天上神仙的生活相比也不逊色多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之回》是唐代诗人陈子良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658年,正值唐朝初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陈子良凭借其才华和忠诚在朝廷担任要职,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作为一位颇有影响的文人,陈子良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在创作《上之回》时,他身处一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时代,同时也面临着宫廷斗争和家国之忧。这种复杂的心情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其作品既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也有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的探索。 在陈子良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之一。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唐朝疆域辽阔,政治制度健全,社会风气开明。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良得以充分发挥他的文学才华,创作出许多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诗篇。 在《上之回》这首诗中,陈子良通过对皇室出行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诗中的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己在官场浮沉的感慨和对家国命运的担忧。这首诗既展示了陈子良作为文人的才情,也体现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敏锐观察力和深沉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