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入蜀秋夜宿江渚

标题包含
入蜀秋夜宿江渚
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 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黄昏时分划船独行,水面升起雾气,两边的树林秋风萧瑟。山影显得阴暗,月色洒在寒冷的河面上。离家千里之遥,如何慰藉我这羁旅之愁呢?
去完善
释义
1. 入蜀:指进入四川地区。 2. 陈子良:南朝诗人,曾任司徒从事中郎。 3. 江渚:江河中的小洲。 4. 日暮:傍晚时分。 5. 弭棹:停船靠岸。 6. 独维舟:独自系舟,指孤独地停泊船只。 7. 水雾:雾气,水汽。 8. 起:升腾。 9. 风林:风吹过的树林。 10. 两岸秋:两岸的秋天景象。 11. 山阴:山背阴的一面,这里指山的阴暗面。 12. 断碛:断裂的沙石堆。 13. 月影:月光的影子。 14. 素寒流:寒冷的流水。 15. 故乡:出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 16. 千里外:离故乡很远的地方。 17. 羁愁:因离别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入蜀秋夜宿江渚》是陈子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入蜀途中夜泊江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的羁旅之愁。 首联“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描述了作者行船过程中遇到日暮时分,停船靠岸的情景。通过“独行”、“维舟”等词,表现出作者孤寂的心境。 颔联“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以“水雾”和“风林”为景物,展现了秋天的江边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流露出旅途中的惆怅之情。 颈联“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借助“山阴”、“断碛”、“月影”、“寒流”等词,深化了秋天的意境,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尾联“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远离故乡,无法排解心中羁旅之愁的无奈情绪。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入蜀秋夜宿江渚》这首诗是陈子良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创作的。当时唐朝初建,社会动荡逐渐平息,国家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 陈子良生活在这一时代,他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他曾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希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他在官场并不得意,屡遭挫折。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失望和无奈的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陈子良创作了这首《入蜀秋夜宿江渚》。诗中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通过描绘江渚夜景,表达了自己在政治失意后的孤独与迷茫。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能够重新振作、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陈子良在面对挫折时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