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

标题包含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
游子惜春暮,策杖出蒿莱。正直康庄晚,群公谒帝回。 履度南宫至,车从北阙来。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 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 绮云临舞阁,丹霞薄吹台。轻肥宁所羡,未若反山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家游子珍惜春天的时光,拄着拐杖走出丛生的草莽。刚好是宽阔大路的傍晚,朝廷官员拜见皇帝归来。他们踏上通往南宫的路,车辆随着宫门的北阙而来。月牙般的珂影在旁边,笳声响起伴随着落下的梅花。迎来风的风采,遮阳的风马旋转,阳光照耀下,绶带上的花儿盛开。繁华的红尘遮掩了鹤形的车盖,翠绿的柳树拂过皇帝的龙马。华丽的云朵临近舞蹈的楼阁,红色的霞光轻薄吹台的上方。轻盈舒适的享乐生活让人心生羡慕,但比起回归山间的宁静,这都算不得什么。
去完善
释义
1.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2. 策杖:拄着拐杖。 3. 蒿莱:杂草;荒野。 4. 正直: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刚好”或“正巧”。 5. 康庄:宽阔的大道。 6. 群公:诸位大臣。 7. 谒帝:拜见皇帝。 8. 履度:指踏上。 9. 南宫:古代皇家宫殿的名称。 10. 珂影:马勒上装饰品的影子。 11. 笳声:胡笳的声音。 12. 落梅:指落在地上的梅花。 13. 风采:风度;风貌。 14. 旄:古代用作旗杆顶端的饰物。 15. 绶花:丝带上的花朵图案。 16. 红尘:飞扬的尘土。 17. 掩:遮掩。 18. 鹤盖:古代显贵者的伞形车盖。 19. 翠柳:绿色的柳树。 20. 拂:轻轻擦过。 21. 龙媒:骏马。 22. 绮云:美丽的云彩。 23. 丹霞:红色的霞光。 24. 薄:迫近。 25. 吹台: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用于吹风纳凉。 26. 轻肥:原指轻盈的马匹,这里代指官员们华丽的服饰。 27. 宁所羡:哪里值得羡慕。 28. 未若:不如。 29. 反山隈:返回山林深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目送百官在春天的夜晚结束朝会后返回家中情景的诗歌。陈子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细节和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的意境丰富多彩。 开篇两句“游子惜春暮,策杖出蒿莱”中,诗人用“游子惜春暮”表达了春天将要离去时的惋惜之情,而这种情感正好与接下来的“策杖出蒿莱”相呼应。因为春天即将离去,所以游子们纷纷拿起拐杖离开荒草地,开始他们的新征程。 接下来的四句“正直康庄晚,群公谒帝回。履度南宫至,车从北阙来”,诗人描绘了百官在黄昏时分结束朝会,然后各自返回的景象。其中“正直康庄晚”这一句,诗人通过对“康庄”的使用,传达出百官各执一词、公正辩论的场景,表现了朝廷的繁荣景象。 接下来的四句“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则详细地描述了百官的车马队伍在归途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他们车队的马匹身上装饰着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与天上的明月相互辉映。同时,风中传来的胡笳声音如同梅花飘落,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后面的四句“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绮云临舞阁,丹霞薄吹台”,则是诗人对整个车马队伍的全景描绘。在飞扬的红尘中,官员们的车驾上覆盖着羽毛,宛如仙鹤展翅;车旁的柳树青翠欲滴,犹如玉龙腾飞。整个画面色彩斑斓,气势磅礴。 最后两句“轻肥宁所羡,未若反山隈”,是诗人对百官归来场景的总结和感慨。虽然他们的马车装饰华丽,但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认为这些表面的荣华富贵并非真正的幸福,远不如回到宁静的山林之间过上闲适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是初唐时期诗人陈子良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官员们上朝归来的情景。 在初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陈子良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和兄弟都是朝廷的重臣,他自己也在朝廷担任官职。因此,他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制度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子良正处于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他已经步入中年,但在官场上却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这可能是因为他过于关注文学创作,而忽略了官场上的交际应酬。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期。在这个季节里,官员们每天都要上朝议事,下朝后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