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回
端有恨,留春无计,花飞何速。
槛外青青翠竹。
镇高节凌云,清阴常足。
春寒风袂,带雨穿窗如利镞。
催处处、燕巧莺慵,几声钩辀叫云木。
看波面、垂杨蘸绿。
最好是、风梳烟沐。
阴重熏帘未卷,正泛乳新芽,香飘清馥。
新诗惠我,开卷醒然欣再读。
叹词章、过人华丽,掷地胜如金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怀忧愁,无法留住春天,花儿为何如此快速地凋谢?
门外的青翠竹林里,竹子挺拔高大,常有阴凉。
春风吹拂,带着雨滴穿过窗户,像锐利的箭头。
催促着燕子和黄莺要忙碌起来,它们的叫声回荡在树林间。
看看水面,垂柳轻轻摇曳。
最好是在微风轻抚和烟雾笼罩下。
厚重的窗帘还未拉开,正适合品品茶,让茶香四溢。
你的新作送给我,翻开一读,令人精神振奋,喜爱不已。
感叹你的诗词文章,华丽过人的词语,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去完善
释义
1. "端有恨":端,即赵彦端;有恨,表达遗憾之情。此句表示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感到惋惜。
2. "留春无计":留春,留住春天;无计,没有办法。此句表明无法阻止春天的离去。
3. "花飞何速":形容花朵凋谢得非常迅速。
4. "槛外青青翠竹":槛,即栏杆;青青翠竹,指绿色的竹子。此句描述了栏杆外翠竹的景色。
5. "镇高节凌云":镇,即坚定;高节凌云,形容竹子的高尚品质。
6. "清阴常足":清阴,指凉爽的树荫;常足,经常满足。此句表示竹子可以给人带来清凉的感受。
7. "春寒风袂":春风吹拂衣袖的感觉。
8. "带雨穿窗如利镞":形容春雨穿过窗户如同锋利的箭矢。
9. "催处处、燕巧莺慵":催,催促;燕巧莺慵,指燕子忙碌而莺鸟懒散。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10. "几声钩辀叫云木":钩辀,形容鸟类啼鸣的声音;云木,高耸入云的树木。此句描述了鸟叫声在树林中回荡。
11. "看波面、垂杨蘸绿":波面,水面;垂杨蘸绿,形容垂柳在水面上摇曳生姿。
12. "最好是、风梳烟沐":风梳,风吹过梳理头发;烟沐,沐浴在烟雾之中。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
13. "阴重熏帘未卷":阴重,天气阴暗;熏帘,用香料熏过的帘子;未卷,没有卷起。此句描绘了阴雨天气中的帘子景象。
14. "正泛乳新芽":泛乳,指茶芽展开;新芽,新的嫩芽。此句描述了茶叶发芽的过程。
15. "香飘清馥":清馥,清香的味道。此句表现了茶香四溢的景象。
16. "新诗惠我":新诗,指赵彦端所作的新诗;惠我,赠送给我。此句表示作者收到了赵彦端的新诗。
17. "开卷醒然欣再读":开卷,打开书籍;醒然,清醒的样子;欣再读,高兴地再次阅读。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新诗的喜爱。
18. "叹词章、过人华丽":叹,感叹;词章,指诗歌;过人华丽,超过常人的华美。此句赞美了赵彦端的文采。
19. "掷地胜如金玉":掷地,将物品扔在地上;胜如金玉,形容比金玉还要珍贵。此句表达了赵彦端的作品价值连城。
去完善
赏析
《看花回》是南宋赵彦端所创作的一首借景抒怀的宋词。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花、翠竹、春风、垂柳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哀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上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首句“端有恨,留春无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遗憾。接下来,诗人通过“花飞何速”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凋谢的速度之快,从而突出了春天的短暂。此外,诗人还通过“槛外青青翠竹”和“镇高节凌云,清阴常足”描绘了翠竹的高洁品质,表达了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下片则转向了对春天的感悟。首先,诗人通过“春寒风袂,带雨穿窗如利镞”描绘了春天的寒意,强调了春天的多变性。接着,诗人通过对“燕巧莺慵,几声钩辀叫云木”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在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波面、垂杨蘸绿”以及“风梳烟沐”的描绘,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宁静。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阴重熏帘未卷,正泛乳新芽,香飘清馥”的描绘,表现出了春天的清新与宁静。
整首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看花回》是南宋诗人赵彦端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南宋孝宗时期(1163-1189年),当时赵彦端正处于他的人生中年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生活较为稳定,游历广泛,对自然和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而北方的金国则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彦端作为一名文人,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个人情感的词作。在《看花回》一词中,赵彦端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