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佩环解处妆初了。
翠娥玉面金钿小。
萼绿本仙家。
天香谁似他。
芳心真耐久。
度月长相守。
岁晚未能忘。
相期云水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着清脆的声响,饰品被摘除,妆容完美地完成。翡翠般的佳人面容犹如金子般璀璨夺目。花萼翠绿鲜艳,这仙家的花朵如仙子的气息般令人陶醉。香气扑鼻,谁又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她内心炽热而恒久,与月光相伴,共度漫长岁月。尽管时光荏苒,这份深情仍然难以忘怀。期待着在那云雾缭绕的水乡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菩萨蛮》: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1. 佩环解处妆初了:意指解开佩环(即耳环)的系带,妆容已梳理完成。
2. 翠娥:指美女。翠:绿色;娥:女子容颜。
3. 金钿小:形容女子头饰小巧。金钿:古代妇女的头饰。
4. 萼绿:指荷花的花蕾。萼:花蕾。绿:这里指绿色。
5. 天香:指荷花芳香四溢的香气。
6. 芳心:指荷花的美丽花朵。芳:芬芳;心:花朵中心。
7. 度月长相守:度过一个月夜,长久地陪伴着彼此。度月:度过一个月亮高悬的夜晚。长:长时间;相守:互相陪伴。
8. 岁晚未能忘:岁月迟暮也无法忘记对方。岁晚:晚年。
去完善
赏析
赵彦端的这首《菩萨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仙境画卷。词的上片通过“佩环解处妆初了”起句,诗人以女子佩戴的饰物作为切入点,向读者展示了仙子们结束装扮的场景。紧接着,“翠娥玉面金钿小”则是对仙子们的美貌进行了生动刻画,金色的花钿点缀在她们如玉般光洁的面庞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至于仙子的住所,诗人则以“萼绿本仙家。天香谁似他。”进行描述,暗示了这里景色美丽、芳香四溢,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词的下片则转而关注仙子们的内心世界。“芳心真耐久。度月长相守。”写出仙子们在长久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美好的心灵和坚定的信念,这种心境让她们与月亮共度时光,相守在一起。结尾两句“岁晚未能忘。相期云水乡。”则是诗人的期许,表达了他渴望在遥远的未来与这些仙子相聚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永恒信仰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词人赵彦端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偏安江南,社会动荡不安。赵彦端身处这一历史时期,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赵彦端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赵诚是宋朝的名臣,曾任礼部尚书等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赵彦端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然而,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赵彦端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他随南宋朝廷南渡,开始了漂泊流离的生活。
在南宋初年,国家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金兵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国内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彦端作为一名士人,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词作往往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反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菩萨蛮》一词,正是赵彦端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词中以委婉的笔触描绘了女子思君之情,实则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对女性的刻画,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和平的期盼。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赵彦端在国家危亡之际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