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书剑忆游梁。当时事、底处不堪伤。兰楫嫩漪,向吴南浦,杏花微雨,窥宋东墙凤。城外燕随青步障,丝惹紫游缰。曲水古今,禁烟前后,莫云楼阁,春草池塘。回首断回肠,年芳但如雾,镜发成霜。独有蚁尊陶写,蝶梦悠飏。听出塞琵琶,风沙淅沥,寄书鸿雁,烟月微茫。不似海门潮信,能到浔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记忆里的诗书与剑法,都来自于那美好的梁州。
当时的场景多么美好,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却令我心伤。翠绿色的兰花船儿轻轻荡漾在水面上,周围是盛开的杏花,细雨蒙蒙,我好像看到了那东墙上的美丽的女子。城外的燕子跟着彩色的绸缎翩翩起舞,漂亮的马儿拖着紫色的飘带缓缓前行。古时的曲水流觞仍在今人之间传颂,禁止生火的日子前后,所有人都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中。昔日的豪华楼阁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芳草萋萋的小池塘。
回首过去,我的心仿佛被一刀刀割断,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如雾般的回忆和满头的白发。唯有那小小的酒坛还能让我暂时忘记烦忧,蝴蝶的梦遥不可及。耳边传来悠扬的琵琶声,那是边塞的风沙声,鸿雁寄来的书信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模糊,烟雨中的月亮也显得朦胧不明。这一切都不像海边的潮水那样准时,能够到达那遥远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书剑忆游梁:此句化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书剑飘零,三十年来四方"。
2. 游梁: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曾到过梁国(今河南商丘),此指游学经历。
3. 兰楫嫩漪:兰楫,木兰船桨,代指游船;嫩漪,轻柔的波纹。
4. 吴南浦:吴地的一个地方。
5. 杏花微雨:形容春天柔和的细雨景象。
6. 窥宋东墙:化用唐代元稹《莺莺传》中张生与崔莺莺隔墙而见的典故。
7. 凤城:古代常把京城称为“凤城”,此处指繁华之地。
8. 青步障:一种用于遮蔽风尘或视线的青布屏风。
9. 紫游缰:紫马缰,象征高贵。
10. 曲水:泛指江河溪流。
11. 禁烟:即寒食节,清明节前的一日,这一天禁止烟火。
12. 莫云楼阁:比喻云雾中的楼宇。
13. 年芳:美好的年华。
14. 蚁尊:小酒器,出自《庄子·外物篇》。
15. 蝶梦:庄子梦中化为蝴蝶的故事,这里借以表达对往事的回忆。
16. 出塞琵琶:指边疆音乐,琵琶是一种乐器。
17. 海门潮信:江海潮信,此处指书信。
18. 浔阳:古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书剑忆游梁”开篇,引出当年游历的情景,那时的时光美好却又略带感伤。接着描述了兰桨摇曳,水光潋滟的美景;杏花时节的春雨与春天的景色相互映照,令人陶醉。下阙则以燕舞翩翩和花影相伴为引,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然而回首往事,岁月如梦,当年的青春年华已如雾般消散,镜子中的头发也已染成霜白。唯有借酒消愁,如蝶梦般的飘逸,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曲子中的琵琶声似乎倾诉着远方的思念,而寄出的书信也因大雁传递得如同烟雾月光一般迷茫不定。
最后,词人感慨岁月的流逝,也不禁自问:时光是否可以像海门的潮信一样,能到远在他乡的浔阳呢?全词意境深远,韵律优美,情感深沉,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怀旧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流子》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激的一首代表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2年,正值南宋初期,金国侵略中原之际。此时的吴激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但身处乱世,心中仍充满忧国忧民之情。
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与金国和议达成,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然而,这并没有消除人们对家国沦陷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吴激创作了这首词,以抒发心中的感慨和对国家的担忧。
《风流子》一词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江山、人物的风流,反映出作者的忧国之心。全词婉约深沉,情感真挚,体现了吴激作为一代文豪的词人风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