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华严寺木塔

标题包含
题华严寺木塔
六街晴色动秋光,雨霁凭高只易伤。 一曲晚烟浮渭水,半桥斜日照咸阳。 休将世路悲尘事,莫指云山认故乡。 回首汉宫楼阁暮,数声钟鼓自微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泌(生卒年不详),字子澄,又字子静,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泌的家族世代为官,他的祖父曾做过唐朝的高官,父亲也是当时的知名文士。 张泌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善于作诗作文,并且受到当时文人雅...查看更多
®Miyako_米温柔🥕
去完善

译文
第六街区晴天景色引动了秋天的光彩,在雨停之后登高远望却容易感伤。夕阳余晖映照在渭水上,仿佛一曲晚烟;半桥斜日洒在咸阳,如梦如幻。别将世事纷扰看作悲伤尘埃,也别指着山清水秀说那就是故乡。回头看到汉宫楼台逐渐被夜幕覆盖,只有钟声和鼓声在远方回响,微弱而又遥远。
®Miyako_米温柔🥕
去完善
释义
"题华严寺木塔":诗题,“题”即题咏、写诗,“华严寺”是寺院名,“木塔”指木质结构的佛塔。 "六街晴色动秋光":京城的大街在晴朗的天气中显现出秋天的景色。 "雨霁凭高只易伤":雨后初晴登高望远时更容易引起感伤。“霁”指雨雪停止,天空放晴。 "一曲晚烟浮渭水":傍晚的渭水上升起一片烟雾的景象。 "半桥斜日照咸阳":夕阳斜照在咸阳古桥上。 "休将世路悲尘事":不要因世俗的道路而悲伤于世间琐事。 "莫指云山认故乡":不要用云雾缭绕的青山来辨认故乡。 "回首汉宫楼阁暮":回头看到汉朝宫殿的楼阁在暮色中逐渐模糊。 "数声钟鼓自微茫":隐约传来几声钟声和鼓声。
®Miyako_米温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张泌在华严寺木塔上所见的景致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中“六街晴色动秋光,雨霁凭高只易伤”描绘了在晴朗的天空下,街道上的景象显得生机勃勃;而雨后初晴之时,登高远望却又让人感到无限悲伤。接下来“一曲晚烟浮渭水,半桥斜日照咸阳”则展示了夕阳下的美景,渭水上升起的晚烟和斜阳照耀下的咸阳桥相映成趣。 在诗的下半部分,“休将世路悲尘事,莫指云山认故乡”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世俗纷扰、寻找精神家园的愿望。然而,当他回头遥望汉宫楼阁时,那微茫的钟鼓声似乎又在提醒他尘世的喧嚣与无奈。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对比,以及写实与象征的手法,使读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深刻的感慨和复杂的心境。
®Miyako_米温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华严寺木塔》是晚唐诗人张泌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76年左右,此时正值晚唐时期,朝政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张泌的生平事迹并不详实,但据历史记载,他曾担任过衡州刺史、忠武节度使等职。在这一时期,张泌因厌倦官场斗争,遂隐居于湖南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各地名胜古迹,并在华严寺的木塔上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诗篇。 在华严寺的木塔上,张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画面:寺院清幽,古塔耸立,祥云缭绕,禅意盎然。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也暗含着晚唐时期的社会动荡和百姓生活的艰辛。因此,这首诗既展示了张泌在游历中的所见所闻,也表达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Miyako_米温柔🥕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