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过洞庭
征帆初挂酒初酣,暮景离情两不堪。
千里晚霞云梦北,一洲霜橘洞庭南。
溪风送雨过秋寺,涧石惊龙落夜潭。
莫把羁魂吊湘魄,九疑愁绝锁烟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船帆刚刚扬起,酒意正浓,傍晚的景色与离别之情都让人难以忍受。夕阳西下,晚霞如云如梦,一片秋色在北边蔓延;霜冻中的橘子在洞庭湖南边的洲上显得格外诱人。溪水之风伴随着秋雨,飘过寺庙;山涧中的石头犹如巨龙落入夜谭般令人惊叹。请不要把这羁旅之魂比作湘妃的神魄,因为九嶷山的忧愁已被烟岚锁住。

去完善
释义
1. 征帆:指远行的船,借指出行。
2. 酒初酣:刚刚饮过酒的醉意。
3. 暮景:傍晚的景色。
4. 离情:离别时的情感或心情。
5. 云梦:古云梦泽地区,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一带。
6. 一洲:一座岛屿,这里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7. 霜橘:秋季成熟的橘子,象征丰收。
8. 溪风:溪水边吹来的风。
9. 过秋寺:经过秋天的寺庙。
10. 涧石:山间溪流的石头。
11. 惊龙:指湍急的流水。
12. 夜潭:夜晚的水潭。
13. 羁魂:指客死他乡的人的灵魂。
14. 吊湘魄:悼念湘君的神灵,暗喻追怀古人。
15. 九疑: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是传说中虞舜帝埋葬的地方。
16. 愁绝:极度忧愁。
17. 烟岚:雾气笼罩的山林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表达了别离之情和对故乡的怀念。首联描绘了扬帆起航的场景,征帆象征着离别,酒初酣则暗示着无法消解的离愁。颔联通过对比千里外的晚霞和一洲霜橘,展现了辽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意境。颈联描述了秋风、秋雨、秋寺等景象,渲染出秋天的萧瑟气氛。尾联则以婉转的方式表达了对逝去的人的哀悼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韵律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晚过洞庭》这首古诗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大致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在那个时候,唐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各地的战乱和割据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张泌离开家乡长安,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流浪之旅。
在这段时间里,张泌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疾苦,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在过洞庭湖时,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秋晚过洞庭》,以表达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但同时也在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不要让战争再次破坏这美好的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