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亭 其四
路出烟村俗驾少,江天落莫憎寒威。
依依壶峤草树变,蔼蔼海门烟火微。
日脚下时一雁度,风头起处双鸦归。
却拥残炉拨灰坐,冷煖世途空险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出烟雾弥漫的小村庄,世俗的车马稀稀拉拉。江水与天空显得冷落萧条,使人厌恶寒冷的威力。湖边小草和树木若即若离,在海门的烟火中若隐若现。太阳即将落下,一只大雁飞过;风起处,一对乌鸦返回。我抱住残余的炉火拨去灰烬坐下,世间冷暖、人生险恶都不过是一场虚幻。
去完善
释义
路:道路。
烟村:烟雾笼罩的村落。
俗驾:世俗的车马。
江天:江水和天空相接的景象。
落莫:形容寂静无声。
寒威:寒冷的威力。
依依:形容感情深厚或不舍的样子。
壶峤:指福建武夷山。
草树:草木。
蔼蔼:形容繁茂的样子。
海门:海口附近的渔村。
烟火:炊烟。
日脚:日落时分。
下时:降下的时刻。
一雁:一只大雁。
风头:风的前兆。
起处:开始的地方。
双鸦:两只乌鸦。
却拥:反而拥戴。
残炉:余温未消的炉火。
拨灰:拨动炉灰使其燃烧。
冷煖:冷暖。
世途:世间的道路。
空:徒然。
险巇:形容道路险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绿野亭 其四》,是郑伯玉写的一首咏景抒怀诗。全诗描绘了作者在冬日中江边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烟村、草树、烟火、雁度和双鸦归等自然景象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冬日里冷落的江天景色和宁静的生活场景。同时,通过"冷煖世途空险巇"这一句,诗人又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自己面对世事的复杂与险恶,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作者高洁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绿野亭 其四》是南宋著名诗人郑伯玉创作的山水田园诗。这首诗描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现有资料,郑伯玉生活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北宋到南宋的变革,北方的战乱使得大批民众南迁,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南地区。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沉浸在山水田园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郑伯玉作为江南地区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
结合诗人郑伯玉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推测《绿野亭 其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当时,郑伯玉居住在江南一带,他目睹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深感自然的壮丽和生活的美好。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篇,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