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亭 其二
雨过黄梅夏将半,园亭清洒如山家。
白鸟窥鱼立闲暇,红蜓弄水飞交加。
垣衣重重长旧晕,萱草节节含新花。
薤叶簟凉一就枕,起来日抱西山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黄梅雨季的洗礼,夏日将行至一半时,花园里的清爽感觉就如同山中的农家小院。
白鸟悠闲地立在池塘边捕食游鱼,红色的蜻蜓在水面翩翩起舞,飞来飞去。
墙上的青苔不断生长,似乎带着岁月的痕迹,萱草的新花在节节生长。
躺在用薤叶制成的凉席上小憩,醒来时已是夕阳西下,怀抱著西山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黄梅:指黄梅季节,即农历四、五月间多雨的季节。
2. 山家:山居的人家。这里用作比喻,表示作者在亭中感到清幽宜人。
3. 白鸟:白色的鸟儿,这里可能指的是白鹭或者白鹳等鸟类。
4. 窥鱼:偷偷地看鱼儿。
5. 闲暇:闲适自在。
6. 红蜓:红色的蜻蜓。
7. 弄水:在水边嬉戏。
8. 交加:交错纷杂。
9. 垣衣:古时的围墙,这里指的是绿野亭周围的围墙。
10. 晕:日晕,日光通过云层折射形成的彩色光圈。
11.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又称忘忧草。
12. 节节:生长一节。
13. 含新花:开着新的花朵。
14. 薤叶簟:用薤叶制成的凉席。
15. 一就枕:马上躺下睡觉。
16. 日抱西山斜:太阳拥抱着西边的山峦缓缓落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园林景象。诗人以黄梅季节的雨水为背景,呈现出山家园林宁静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转向了白鸟、红蜓等自然生物,它们在池塘边悠闲自得地生活,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关注到了垣衣(青苔)和萱草的生长,强调了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薤叶簟凉一就枕,起来日抱西山斜”两句则表达出诗人陶醉于这美景之中,享受着夏日的清凉与宁静。总的来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生活的和谐交融,使得读者也能体会到那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愉悦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绿野亭 其二》,是郑伯玉所作。关于郑伯玉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我们只能从他的诗作中窥见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感情。从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来看,郑伯玉应该生活在宋朝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如诗歌、绘画、书法等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郑伯玉可能正处在一个宁静恬淡的生活环境之中,他在此地建造了一座亭子,命名为“绿野亭”,并以此为题进行了创作。在他的笔下,绿野亭周围的自然风光如画,山水秀美,令人流连忘返。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向往闲云野鹤般生活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郑伯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他在诗中描绘的不仅仅是绿野亭的美景,更是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态度。虽然他的生平事迹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我们从他的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才情和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