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七里濑怀古
七里滩头访子陵,水光山色见生平。
欲为臣子定出处,知与君王分重轻。
一介草茅真自负,三公轩冕未为荣。
我来想像高风在,钓石岩前烟浪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七里濑:又称七里滩,即浙江省富春江上的严陵濑。
2. 子陵:指东汉名士严光,字子陵。他曾拒绝出仕,在富春江畔垂钓,后成传说人物。
3. 三公:古代中央官吏的三个最高职位,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这里泛指高官。
4. 轩冕:轩,古代一种供人乘坐的车;冕,古代皇帝、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帽。这里代指显贵地位。
5. 钓石岩:指严光钓鱼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过七里濑怀古》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七里濑追寻古人遗迹的情景,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人生抉择,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
首联“七里滩头访子陵,水光山色见生平”,诗人来到七里濑探访严光的遗迹,欣赏这里美丽的水光山色,感受到了他人生的意境。
颔联“欲为臣子定出处,知与君王分重轻”,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权衡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如何在忠诚和荣耀之间找到平衡的思考。
颈联“一介草茅真自负,三公轩冕未为荣”,进一步比较了严光与一些追求名利的人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严光虽处贫贱却坚守信念的品质。
尾联“我来想像高风在,钓石岩前烟浪生”,诗人想象严光的高尚品质仍然流传在世间,即便在他的钓石和岩石周围也弥漫着这种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七里濑怀古》是南宋诗人吕声之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当时宋朝积弱,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
在吕声之生活的时代,由于内部官僚斗争和外部金国压迫,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及记录国家兴亡为主题。吕声之作为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也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在诗中将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在七里濑这一历史古迹,吕声之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的敬仰,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的权臣庸碌无为。正如诗中所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不仅揭示了吕声之对时局的担忧,还传达了他希望有英勇善战之士挽救国家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