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贺太常黄少卿

标题包含
贺太常黄少卿
自从朝奏一封还,便整归装问故山。 剩得清名千载重,何妨晚节十年闲。 惯寻夜雪逵溪路,却谢春风汉殿班。 国史旧编加简讨,春秋直笔任诗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朝奏:指上朝时向皇帝提出的建议或请求。 2. 一封还:指一次请求或者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践。 3. 整归装:整理行装准备回家。 4. 故山:指家乡,也可理解为原先居住的地方。 5. 剩得清名:剩下的是清白美好的名声。 6. 千载重:千年之后仍然受到敬重。 7. 何妨晚节:晚年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约束。 8. 十年闲:十年的闲暇时光。 9. 夜雪:晚上的雪景。 10. 逵溪路:逵溪是一条小河,这里可以理解成小河边的小路。 11. 却谢春风:谢绝春天的美好事物,即不愿再享受繁华的朝廷生活。 12. 汉殿班:汉朝宫殿里的官僚阶级。 13. 国史旧编:指古代的历史记录。 14. 简讨:简评,概括性的评论。 15. 春秋直笔:春秋时期的历史记载中公正、客观地评价事实。
去完善
赏析
《贺太常黄少卿》是一首赞颂黄太常清正廉洁、崇尚自然的诗句。通过描绘其远离朝廷的繁华,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剩得清名千载重"来赞誉黄太常在历史上留下的崇高声誉;而“何妨晚节十年闲”则表明即使晚年退居山林,也丝毫不会影响他的名声和地位。此外,“惯寻夜雪逵溪路,却谢春风汉殿班”暗示了黄太常在夜色中寻找灵感,同时放弃朝廷的荣华富贵。最后,"国史旧编加简讨,春秋直笔任诗删"则是诗人以严肃的历史态度和对黄太常的敬佩之心,期盼其事迹能永远流传于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太常黄少卿》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公元1276年左右。这一时期,正值元军南侵,南宋朝廷岌岌可危之际。吕声之作为当时的文人,深感民族危机和个人命运的困厄。他寄希望于有才德之人,期望他们能担负起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在这一年里,吕声之的生活也颇不如意。他的家世背景并不显赫,尽管文才横溢,但始终无法跻身仕途。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珍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也更加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黄少卿的敬意和支持。 同时期,元军对南宋的军事压力日益增大,朝廷内部的矛盾也愈发尖锐。外有强敌入侵,内有政治腐败,这使得南宋末年的社会氛围显得十分紧张。然而,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吕声之依然坚守着信念,坚信中华民族的力量和智慧,终将迎来光明的未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