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不受暑亭

标题包含
不受暑亭
驱车曾向暑中来,望见尘襟已豁开。 袅袅羊肠知几折,亭亭凤翅与俱回。 渭川沮洳何如此,佛国清凉亦快哉。 久坐不禁清雾湿,却须酒力唤春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驾车穿越炎热的夏季,望着尘土飞扬的心灵也变得开阔起来。曲折盘旋的山路像柔软的羊肠,沿途的亭子如同凤凰展翅一样引人入胜。眼前的景色如同渭川河边的湿地一般迷人,仿佛身处佛国的清凉世界令人心旷神怡。久坐在这样的环境里,被清新的雾气湿润了身体,倒是需要借助酒精的力量来召唤春天的回归。
去完善
释义
1. 驱车:驾驶车马。这里指作者驾车前往受暑亭。 2. 尘襟:尘世纷扰的情怀。这里指作者在暑热中的烦闷心情。 3. 袅袅羊肠:形容曲折的小路。袅袅,弯曲的样子;羊肠,比喻狭窄曲折的小路。 4. 亭亭凤翅:形容高耸的建筑物。亭亭,直立的样子;凤翅,比喻建筑物的高大形状。 5. 渭川:即渭水,位于中国陕西省境内的一条河流。这里用来比喻受暑亭周边的湿润环境。 6. 沮洳:低洼潮湿的地方。这里用来描绘受暑亭周边的生态环境。 7. 佛国:佛教所指的西方极乐世界。这里用来比喻受暑亭给作者带来的清凉感觉。 8. 不禁清雾湿:形容在受暑亭中长时间休息,身体感受到周围的湿气。 9. 却须酒力唤春回:表示尽管周围环境清凉宜人,但仍需借助酒的刺激来驱散寒冷,唤起春天的活力。
去完善
赏析
《不受暑亭》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一首描绘夏日避暑胜地的诗歌。首联描述了作者驾车前往暑热中,远远望去,心情豁然开朗;颔联用“袅袅羊肠”和“亭亭凤翅”来形容通往凉亭的小径,形象生动;颈联将渭川的湿软和佛国的清凉对比,强调了此处避暑胜地之美;尾联则提到在凉亭久坐之后,会感到湿气袭来,这时就需要借助酒力来召唤春天的回归。 整首诗以其独到的观察力和优美的诗句,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清新、宜人的夏日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不受暑亭》是南宋诗人马之纯的一首题咏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34年,即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在这一年里,蒙古灭金,中原局势动荡不安,南宋朝廷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在这一时期,马之纯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关注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波折,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始终坚持求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后来,他在地方任职,关心百姓生活,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严重。金国被蒙古灭亡后,南宋面临着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统治者对内加强控制,对外寻求妥协。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马之纯在这首诗中,通过对不受暑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凉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