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亭
白下非今白下亭,府城西北旧曾城。
石山四面若环合,江水一条如带横。
庾亮凭高临贼骑,安都间道走齐兵。
地形峻极真如此,全胜当时却月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现在的南京并不像古代的南京城,位于市区西北的旧城区。四周被石山环绕,中间流淌着一条河流。曾经的庾亮登高指挥战斗,而安都则选择了险要的山路逃走敌军。这里的地形真是陡峭,让人想起了当年的战场。
去完善
释义
白下:指南京市区;
府城:此处指的是金陵府城,即南京;
石山:位于南京市西北的石头山;
庾亮: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在南京抗击敌军;
安都:南朝时刘宋将领,曾在南京附近与敌军交战;
间道:小道或近路;
齐兵:指南朝齐国军队;
峻极:险峻到极点;
却月营:古代防御工事的一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下亭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首句“白下非今白下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白下亭的回忆。接下来两句“府城西北旧曾城,石山四面若环合,江水一条如带横”描述了白下亭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强调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然后,诗人回顾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庾亮凭借地势高的优势,成功地抵御了敌人的进攻;而安都则通过间道摆脱了齐兵的追击。这些历史上的战争场景突出了白下亭重要的军事地位。
最后,诗人在总结中对地形的重要性发出了感叹,并认为当时的防御工事已经足以应对各种情况。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地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白下亭深厚的情感和历史认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下亭》是南宋诗人马之纯的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1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马之纯曾担任临安府司户参军,负责管理户籍、赋税等事务。虽然他在仕途上并未取得显赫的地位,但他始终保持了清廉的品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此时,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民生疾苦严重。在这种背景下,马之纯一方面关注民间疾苦,另一方面也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共同关心国家的未来。
《白下亭》一诗以白下亭为背景,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内涵,成为了南宋时期离别主题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