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善泉池

标题包含
善泉池
十顷青瑶浸碧流,更添景趣极深幽。 帝为九洲十八岛,上有五城十二楼。 苕霅荷花风度晓,潇湘芦竹雨生秋。 昭明心想知何似,好听骑鲸汗漫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顷绿色瑶池倒映在碧绿的溪流中,为景色增添了无尽的深幽。 这里仿佛是皇帝的九洲和十八个岛屿,矗立着五座城池和十二座楼阁。 清晨,苕霅的荷花随风轻摇;秋天到了,潇湘的芦竹在雨中生长。 我想象着昭明诗人的心情,大概会喜欢骑着鲸鱼在这片美景中游弋吧。
去完善
释义
《善泉池》:宋 马之纯 1. 十顷青瑶浸碧流:十顷,指面积广大的水域;青瑶,青色玉石,这里借指清澈的泉水;浸,泡在,流淌在。这句的意思是:广阔的水域如碧玉般晶莹剔透,仿佛浸泡在其中。 2. 更添景趣极深幽:景趣,风景中的趣味;深幽,深度且静谧的环境。这句的意思是:这些景致还增添了环境的深幽感。 3. 帝为九洲十八岛:帝,天帝;九洲,古代的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和梁州;十八岛,泛指众多岛屿。这句的意思是:天上的天帝拥有富饶美丽的九州及许多岛屿。 4. 上有五城十二楼:五城,神话传说中的五座仙山,分别为蓬莱、方丈、瀛洲、员峤、岱舆;十二楼,道教传说中天上的十二座仙楼。这句的意思是:在这些仙山中矗立着十二座华丽的仙楼。 5. 苕霅荷花风度晓:苕霅,浙江苕溪和霅溪二水名,这里代指江南水乡;荷花,指荷花的香气;风度和晓,拂晓时分随风而来的清新之气。这句的意思是:江南水乡荷花香气弥漫于清晨的风中。 6. 潇湘芦竹雨生秋:潇湘,湖南湘江与潇水之间的地区;芦竹,芦苇和水竹;雨生秋,秋天细雨中的景象。这句的意思是:湘江和潇水之间的地区,秋天的细雨笼罩着芦苇和水竹。 7. 昭明心想知何似:昭明,指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即昭明太子,曾任监国,提倡文学,编有《昭明文选》;想知,揣测、估计;何似,多么相似。这句的意思是:揣测一下昭明太子的内心世界,该是多么丰富和相似的景象啊。 8. 好听骑鲸汗漫游:骑鲸,典出晋人张翰的《思旧赋》,喻指遨游四海、遍历名胜;汗漫,无拘无束地游荡。这句的意思是:乐于在无拘无束的游荡中领略骑鲸遨游四海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赏析
《善泉池》是马之纯的一首描绘美景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善泉池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表现力。诗的开篇,“十顷青瑶浸碧流”,通过一个宽广的水域场景,奠定了全诗宁静、深邃的氛围。紧接着的“更添景趣极深幽”,强调了这片水域所具有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接下来的两句,“帝为九洲十八岛,上有五城十二楼”,以生动的意象和宏大的视野,描述了善泉池的美景。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样。 然后,诗人分别用“苕霅荷花风度晓”和“潇湘芦竹雨生秋”两个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善泉池在不同季节中所呈现出的迷人风采。这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世界。 最后,诗人以“昭明心想知何似,好听骑鲸汗漫游”作结,表达了自己在欣赏这美景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昭明太子钓鱼事迹的敬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善泉池》是南宋诗人马之纯的著名诗篇,创作于公元1179年。这首诗歌颂了清澈见底的泉水和宁静致远的境界。在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完美融合。 当时正值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而马之纯却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凭借着自己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为人们留下了这样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他曾担任江南东路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在此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仕途的艰辛,人生的无常,因而转向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充分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他们虽然在现实中无法改变时代的命运,但却能够通过文学创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成为了后世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