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总宅
青溪第宅鬭鲜妍,最是江家宅可怜。
路上行人争指处,桥边遗迹尚依然。
南冠辞住长安日,北客归来建邺年。
惜此屋庐还似旧,不知曾读黍离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竹环绕的江边小院格外明艳,其中最让人同情的当属江家的宅子。
路上的行人争相指点的地方,桥头的老房子还在静静地立着。
南方的帽子辞别了长安的日子,北方的客人归来于建邺的流年。
可惜的是这房子依旧如故,可惜它曾经也是一篇《黍离》所描述的样子。
去完善
释义
1. 青溪:水名,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2. 第宅:贵族官僚的住宅。
3. 鲜妍:鲜明艳丽。
4. 最是:最觉得。
5. 可怜:让人同情或怜悯。
6. 路上行人:路上的行人。
7. 争指:竞相指出。
8. 桥边:桥附近。
9. 遗迹:遗留下来的痕迹。
10. 依然:依旧,依然如故。
11. 南冠:泛指南方的人。
12. 长安:古时的都城,此处借指首都。
13. 北客:北方来的人。
14. 建邺:南京的古称。
15. 不知:不知道。
16. 曾读:曾经阅读过。
17. 黍离篇:指描述亡国之事的文学作品。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总宅》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时间无法考据。在这段时间里,马之纯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性情见长。
在《江总宅》这首诗中,马之纯通过对江总宅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名人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江总是南朝陈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曾任尚书令,被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他的故居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凭吊之地,引发了马之纯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宋朝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崇尚儒家文化,注重文学修养,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马之纯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他个人的才情与品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