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王导宅

标题包含
王导宅
当时一马渡江来,幕府山头刈草莱。 四海纷披都似此,一时缔创亦艰哉。 朝纲治具提还挈,国本人心壅更培。 辅佐中兴功第一,应须千尺上云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有个骑着马渡江而来的人,他在幕府山头上割除杂草。 全国各地的情形都像这样混乱,一时间创立制度也是很艰难的。 朝廷的规章制度需要恢复和整顿,国家的根基需要民众的支持才能稳固。 在这辅助国家振兴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人,应该得到高高的奖赏。
去完善
释义
1. 马之纯:字师文,号西园。南宋学者、文学家。 2. 渡江:渡江南下,指晋室南渡的史实。 3. 幕府山:位于南京市北部,因东晋开国元勋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而得名。 4. 刈草莱:指清除杂草开辟土地,此处暗含建立国家的意思。 5. 四海纷披:比喻国家分裂的状况。 6. 缔创:创建、创立的意思。 7. 朝纲治具:指治理国家的规章制度。 8. 提还挈:指筹划安排国家大事。 9. 国本人心:国家的根本,人民的意愿。 10. 壅更培:加强巩固之意。 11. 中兴:在危难中复兴国家。 12. 云台:汉代宫殿中的高台,用作表彰功臣。这里借指成就王导功业的场所。
去完善
赏析
《王导宅》是南宋诗人马之纯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以赞颂王导的功绩为主题。全诗借王导的历史事迹,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之情以及对于国家治理与民族复兴的期望。 首句“当时一马渡江来”,描述了东晋初期,王导与晋元帝南渡长江时的情景。紧接着,“幕府山头刈草莱”则进一步刻画了当时的艰苦环境。这两句诗表现了王导在艰苦环境下,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 颔联“四海纷披都似此,一时缔创亦艰哉”中,诗人通过对比当前的国家形势和当初的王导创业时面临的困境,感叹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并非易事。“朝纲治具提还挈”一句则描绘了王导为整顿朝纲、振兴国家所付出的努力。而“国本人心壅更培”则强调了王导在处理民生问题、培养民心方面的贡献。 尾联“辅佐中兴功第一,应须千尺上云台”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诗将王导的功绩推向高峰,赋予他崇高地位,并对后世提出期许:为国家中兴付出汗马功劳的人,理应得到极高的赞誉和回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导宅》是宋代诗人马之纯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王导的故居,以及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马之纯的生平。马之纯(1053-1128),字子真,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学习勤奋,博学多才。马之纯一生为官,历任国子监祭酒、尚书省右丞等职,政绩显著。他的诗歌作品以咏史诗为主,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的关注。 其次,我们要了解王导的相关背景知识。王导(276-339),字茂弘,东晋初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重要辅佐者,被誉为“东晋元勋”。王导曾担任丞相、太尉等要职,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故居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合以上背景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创作背景: 在宋代,马之纯游览了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的王导故居,不禁想起了这位东晋元勋的历史功绩。他想到王导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诗人感慨万分,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王导宅》,表达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