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台城
吴时后苑晋宫城,见得当时似玉京。
往事茫茫同水远,长郊渺渺与云平。
珠玑常向耕锄得,禁御今为陌路行。
只有月华还似旧,徘徊花上听寒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吴国时期的皇家花园和晋国宫殿之间,仿佛能看到当时的繁华盛世。过去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遥远,宽阔的郊外显得无边无际,与天上的云朵相连。珍贵的宝物曾在这片土地上出现,现在却成了人们行走的普通道路。唯有月亮的光芒依旧如故,在花的陪伴下倾听寒夜的更声。
去完善
释义
1. 吴时:指三国时期的东吴,此诗中的“吴时”指的是南京的建康台城;
2. 后苑:是皇帝的后花园;
3. 晋宫城:指南京的晋王城;
4. 玉京:古谓帝都,这里借指南京;
5. 茫茫:形容看不见的样子;
6. 长郊:指开阔的郊外;
7. 陌路:田间小路;
8. 月华:月光;
9. 寒更:寒夜的钟声。
去完善
赏析
《咏台城》这首诗描绘了吴、晋两朝的都城——台城的景色和历史变迁。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将历史的长河与现实的世界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广阔而深远的画卷。
首联“吴时后苑晋宫城,见得当时似玉京”,诗人通过对比,描绘出昔日繁华的吴、晋都城,仿佛是一座人间仙境。这里提到的“玉京”,是古人对天宫的美称,用以形容台城的壮丽和富丽堂皇。
颔联“往事茫茫同水远,长郊渺渺与云平”,诗人以水流和云彩作比喻,表达出历史的洪流无法抗拒,一切都在岁月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台城虽已不再辉煌,但曾经的繁华却仍然让人感叹不已。
颈联“珠玑常向耕锄得,禁御今为陌路行”,描述的是台城从皇家禁地变成农田道路的过程,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昔日的宫殿已经被遗忘在田野之间,只有那些珍贵的文物偶尔还能在耕作中被挖掘出来。
尾联“只有月华还似旧,徘徊花上听寒更”,虽然台城已经物是人非,但那如旧的月光却依然照耀着这片土地。诗人站在花前,聆听着寒冷的夜晚发出的声音,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表达出对永恒之美的一种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台城》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马之纯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人民生活在金兵压境的恐慌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通过描述前朝繁华的台城,寄托了对北宋时期国泰民安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坐失江山的不满。
此外,马之纯本人曾任职于南宋朝廷,担任过起居郎、尚书工部员外郎等职。他在任期间关注民生疾苦,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然而,面对南宋政权的腐朽和金兵的威胁,他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悲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