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功德水
钟山有岭号屏风,碧石青林一径通。
听得山腰鸣陆续,看来海眼浄浺瀜。
初尝但得烦心解,再饮能令百虑空。
软美轻清无限好,经中所说正相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钟山有一座被称为屏风的岭,一条小径穿过苍翠的树林和碧绿的石头。
在山腰处不时传来阵阵鸟鸣,远望如海的深处清澈明净。
初品此水仅得烦躁的内心得以舒缓,再次品尝时甚至能使心中的忧虑消失。
这种轻柔美好且口感清爽的水实在是无与伦比,与佛经中所描述的神奇之水相吻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钟山:即紫金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现为南京中山陵风景区的一部分。
2. 屏風山:位于钟山东面的一处山脉。
3. 一径:一条小路或路径。
4. 海眼:佛教用语,指海的中心或最深处。此处形容深广的水源。
5. 净长江经济带:形容江水清澈纯净。
6. 软美轻清:形容水的口感柔和且味道清新。
7. 经中所说:指佛经中关于八功德水的描述。八功德水是指具有八种特质的净水,包括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患、增益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八功德水》,是诗人马之纯以八功德水为题材的佳作。诗中的八功德水指的是佛家传说中的八种美好品质的水,分别是:润泽、清洁、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饮后不渴、长养善根等。在诗人笔下,八功德水的特点被形象地描绘出来,同时也寄寓了诗人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联“钟山有岭号屏风,碧石青林一径通”,点明地点和环境,通过钟山屏风和碧石青林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同时,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即在生活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远离纷扰,享受内心的安宁。
颔联“听得山腰鸣陆续,看来海眼净浺瀜”,进一步描述了八功德水的特点和功效。听到山腰的响声,看到如海眼的清澈流水,让人感受到水的纯净无瑕。这也寓意着心灵的洗涤和净化,只有内心干净,才能做到真正的超脱。
颈联“初尝但得烦心解,再饮能令百虑空”,则是对八功德水的实际体验。第一次品尝就能化解烦恼,再次饮用更是能让所有的忧虑烟消云散。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水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禅宗思想中的放下杂念、回归本真的观念。
尾联“软美轻清无限好,经中所说正相同”,呼应题目,强调八功德水的美好品质。水和人生息息相关,水的美好品质也是人生所追求的。同时,这与佛经中对八功德水的描述相吻合,体现出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功德水》是宋代诗人马之纯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马之纯担任南康知军,负责管理江西南康地区的事务。
在此时期,马之纯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历任地方官吏,为国家尽忠职守,然而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使他感到疲惫不堪。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一时期,他的心境在《八功德水》中得到充分展现,正如诗句中所表达的,他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北方的金国与南方的宋国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表现得尤为突出。马之纯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这种情感在《八功德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