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山太平兴国禅寺
凌晨同作蒋山游,细雨丝轻雾不收。
谢得东风如有意,故教晴色渐盈眸。
松阴十里青丝障,石磴千层白玉楼。
弥望宽平如有此,故应常作帝王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凌晨时分,我们一起去游览了蒋山。天空下着轻轻的小雨,雾气笼罩着四周。感谢春风有意为我们吹散浓雾,让晴朗的天色逐渐充盈我们的视野。满眼的松树投下大片的阴影,仿佛是绿色的帷幕,而层层的石阶就像白玉砌成的楼阁。满眼都是如此开阔美丽的景色,真是应该常常来这个曾经作为帝王居所的地方游玩。
去完善
释义
1. 蒋山:即今江苏南京钟山。南朝时因蒋子文在此屯营,被称为蒋山。后来成为佛家圣地。
2. 太平兴国禅寺:在江苏南京钟山,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寺名由宋代改为“太平兴国禅寺”。
3. 松阴十里:指附近松树覆盖,仿佛是一片绿色的屏障。
4. 石磴千层:指台阶众多,形容建筑宏伟壮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在蒋山(即紫金山)游玩的情景。首联写出游的时间是清晨,细雨和雾气弥漫在空中,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颔联则表现出诗人的乐观心态,他把东风看作是有意相助,使得晴色逐渐充盈视野。颈联通过“松阴”、“石磴”等意象展现出紫金山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紫金山景色的赞美和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认为它具有帝王之州的气质。整首诗格调清新,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独特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蒋山太平兴国禅寺》是北宋时期诗人马之纯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5年,正值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在这一年里,马之纯来到南京(古称江宁、金陵)游历,并在当地的一座著名寺庙——蒋山太平兴国禅寺写下了这首诗歌。
在这段时间里,马之纯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屡次科举不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而是选择寄情山水,以诗为友,抒发内心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来到了蒋山太平兴国禅寺,被这里的宁静氛围所吸引,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篇。
当时,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佛教兴盛。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许多著名的寺庙。蒋山太平兴国禅寺就是其中之一,它始建于南朝梁代,历经数百年沧桑,成为了佛教的重要活动场所。在这首诗中,马之纯通过描绘寺庙的壮丽景色和僧侣们的修行生活,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