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芳林苑
昔日曾为府署来,谁人都把插桃栽。
不闻华屋笙箫响,但见芳林锦绣堆。
几度刘郎来观里,半年阮客住天台。
如今此地知何在,桑柘成阴拨不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曾是政府所在地,人们在这里栽种桃树。
听不到华丽的房子里的音乐声,只看到美丽的树林和鲜花盛开。
刘郎多次来到这个地方参观,阮客在天台住了半年。
现在这个地方在哪里已经不知道了,只能看到桑树和柘树的浓荫无法拨开。
去完善
释义
1. 府署: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这里指的是衙门。
2. 插桃:指桃树种植。
3. 华屋:华丽的房屋。
4. 刘郎:刘禹锡自谓。
5. 阮客:阮籍,魏晋时期名士。
6. 天台:浙江天台山,阮籍曾在此隐居。
7. 桑柘:桑树和柘树的并称。
去完善
赏析
《古芳林苑》是一首描绘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对比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昔日府署的热闹景象以及人们在此种植桃花、享受笙箫之乐的场景,凸显出当时的繁荣与喧嚣。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的繁华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的芳林。诗中的“几度刘郎”和“半年阮客”则表达了人们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结尾处的“桑柘成阴”则暗示了此处已变为一片桑树农田,昔日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芳林苑》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宋朝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马之纯作为地方官,前往浙江丽水县一带主持政务。这一期间,他走访了当地著名的风景胜地——芳林苑,并在此处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描绘林苑美景的佳作。
在马之纯所处的时代,即南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的缘故,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南下,寻找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马之纯辞别故土,来到江南地区。在这里,他与当地的文人雅士交往甚密,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下,马之纯创作了《古芳林苑》这首五言诗。通过描述芳林苑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