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城
运渎居东西冶城,西州遗迹甚分明。
多言东晋才经始,或说孙吴已创成。
池苑春风罗绮市,楼台夜月管弦声。
入门尽是嬉游地,惟有羊公不愿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运河贯穿东西两城,西边的历史遗迹仍清晰可见。
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东晋时期才开始建造,也有的说是孙吴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
春风吹拂着池塘花苑和繁华的市场,夜晚的楼台映照着月光,乐声悠扬。
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于游乐胜地,但羊祜先生却并不喜欢这里的喧嚣。
去完善
释义
西州城:即南京古时的秣陵县城,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西南部。
运渎:指秦淮河;古人视河流为“天所以运生民”的通道,故称“运渎”。
东冶城:古代南京的一处城市遗址,位于南京城东部。
西州遗迹:这里指西州城的遗址,因秦淮河的河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州城的城墙部分保存较为完整。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才经始:意思是刚开始建设。
孙吴:三国时期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22年-公元280年,其领土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罗绮市:繁华的市场,罗绮意为精美的丝绸织物。
楼台夜月管弦声:形容夜晚时西州城的夜景和声音,人们在此欣赏音乐,聚会欢娱。
羊公:西州城内的一座寺庙,羊公庙,供奉着道教神祇羊公,百姓常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去完善
赏析
《西州城》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一首描绘古代城市风光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西州城的描述,展现了当时城市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
首联“运渎居东西冶城,西州遗迹甚分明”,诗人首先通过描述运河和城市的位置,勾勒出西州城的空间格局。其中“运渎”指的是古代的水路交通,“东西冶城”则是形容城市的繁华景象。这两句诗为读者展示了西州城的历史底蕴和地理位置特点。
颔联“多言东晋才经始,或说孙吴已创成”,诗人提到了关于西州城历史的两种说法。一方面有人认为西州城在东晋时期才开始建设,另一方面有人则认为它早在孙吴时期就已经形成。这里诗人以议论的形式,强调了西州城历史悠久的特点。
颈联“池苑春风罗绮市,楼台夜月管弦声”,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园林、夜晚的楼阁和月光下的音乐,展现了西州城的繁荣景象。其中“罗绮市”是指繁华的市场,“管弦声”则代表悠扬的音乐。这些诗句共同营造了一幅生动而美好的画面。
尾联“入门尽是嬉游地,惟有羊公不愿行”,诗人以羊公作为对照,表达了人们对西州城繁华生活的向往。然而羊公却对此表示不满,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态度。这里的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州城》是南宋诗人马之纯的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辽、西夏等国的兴起和衰落,以及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
马之纯在这首诗中所描述的西州城,是当时南宋西北边境的一座重要城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西州城曾多次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如金国。因此,马之纯在诗中通过对西州城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此外,马之纯本人也是一位有着丰富经历的人。他曾在南宋朝廷担任要职,参与过抗击外敌的军事行动。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在这首诗中,马之纯通过描述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志士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