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谢安
人物江南第一流,居常不肯利名求。
壮年甘向东山隠,暇日须将妓女游。
既与斯人尝共乐,固应有患即同忧。
后来一为苍生起,破敌成功祇坐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南第一名士,平日不愿追求名利。
中年时选择在东边的山上隐居,闲暇时会去欣赏美丽的风景。
既然与这些人共享欢乐,那么有祸患也应该共同担忧。
后来他为了百姓的生计站出来,成功地击败敌人只是靠坐在家中运筹策划。
去完善
释义
1. 东山:地名,位于江苏宜兴,是谢安的隐居之处。
2. 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出任宰相,功勋卓著。
3.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等地。
4. 第一流:指最高水平的人物或事物。
5. 居常:平常,平时。
6. 不肯利名求:不追求名利。
7. 壮年:指中年时期,一般指三十至四十岁。
8. 甘:愿意,乐意。
9. 隠:隐居。
10. 暇日:空闲时间。
11. 妓女:指歌舞艺妓,这里泛指声色犬马的生活。
12. 斯人:此人,这里指谢安。
13. 尝共乐:一起享受快乐。
14. 固应:当然应该。
15. 有患:有忧患意识。
16. 即同忧:共同承担忧虑。
17. 一为:一旦成为。
18. 苍生:百姓,人民。
19. 破敌:击败敌人。
20. 成功:取得胜利。
21. 祇坐筹:只坐着策划作战策略。
去完善
赏析
《东山谢安》是马之纯一首描绘东晋名士谢安的诗词。诗人通过赞美谢安的高尚品质及才华横溢的个性,表达了对其崇敬之情。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盛赞谢安为江南第一流的人物,他并不追求名利,而是选择归隐山林。在闲暇时,他会与歌妓们一起游玩,享受人生的乐趣。接着,诗人表达了与谢安共乐同忧的心情,并期望他能为了苍生的幸福挺身而出,最终成功地破敌制胜。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谢安的敬仰和对他事业的肯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山谢安》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一首描绘东晋名臣谢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马之纯生活在浙江地区,对东晋时期的名士轶事非常感兴趣。他通过对谢安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士风流的向往和对时政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以谢安为典范,表达了他对社会和谐、人民安乐的期待。
与此同时,东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雅士,如王羲之、王献之等。这些人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后世所敬仰。
马之纯在《东山谢安》一诗中,通过对谢安的描绘,表达了对他所处时代的关注以及对名士风流的向往。他通过对谢安形象的刻画,反映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和反思,从而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