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杨路

标题包含
白杨路
此路如何名白杨,白杨林木苦非良。 闻知宰树常多种,想见坟茔在两傍。 三国英雄尘一窖,六朝兴废字千行。 行人过此休惆怅,往古来今总浑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条路被称为“白杨”,然而白杨树林并不适合栽种。 听说种植树木的地方通常会有很多种,可以想象到墓地在两旁。 三国时期的英雄们都已成为尘土,六朝的历史兴衰有千言万语。 路过的人不要为此感到忧伤,古今之事都是混沌茫茫。
去完善
释义
1. 白杨:即白杨树,木质粗糙,不宜作为良材使用。 2. 宰树:指主宰命运的大树,这里可能意指白杨树在当地的广泛种植。 3. 坟茔:墓地,埋葬死者的地方。 4. 三国:指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 5.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于南京一带。 6. 浑茫:指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白杨路》是一首描绘白杨路和其周边环境的诗歌。诗人马之纯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无常。 首联,诗人用“白杨”命名道路,却强调其林木并非良材。以“非良”的描述表达出他对这条路的理解和态度,使得诗歌一开始便奠定了深沉的基调。 颔联,提到人们经常种植白杨树作为标志,同时想象到附近的墓地、坟茔。这一描述深化了诗歌的氛围,让人不禁感到一丝悲伤与沉重。 颈联,把读者的视野拓宽至历史的长河中。作者以“三国英雄尘一窖,六朝兴废字千行”的描绘回顾了过去的辉煌与衰败。这是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也是对岁月流逝的哀伤。 尾联,诗人劝告路过的行人不必为此难过。他认为过往的繁荣和衰落都只是漫长历史中的一瞬间,不可执着于其中。这句诗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豁达态度,也是他面对世事无常时的超脱精神。 总之,《白杨路》这首诗歌通过对道路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传达出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深刻的人生观。他在诗歌中展示出的情感和哲理,都令人深思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杨路》是南宋诗人马之纯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此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马之纯正值青年时期,生活相对安定,但也颇有些社会历练。他熟谙农村生活,对百姓疾苦有深切了解。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往往以描绘乡村风光和表达劳动人民的艰辛为主。此外,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广泛涉猎各种文学、艺术领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当时,南宋社会虽然相对稳定,但国家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中。边境冲突频发,朝廷内外政治斗争激烈,这使得诗人深感忧虑。然而,他在诗歌创作中并没有直接表达这种情感,而是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以及普通百姓的辛勤劳作,传达出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