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洲
如何长命作洲名,梁武当时此放生。
鹅鸭成群如市肆,鸡豚无数似屯营。
岂知半被狸奴食,宁免私为鹤户烹。
不杀自然能不放,却将实祸博虚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何把长久的寿命当作洲名的原因,梁武帝曾在这里放生。
这里鹅鸭成群如同市场,鸡和猪的数量庞大如同军营。
但是谁能想到它们中有一半被猫头鹰捕食了,谁又能否认它们没有被私自抓去当食物呢。
不捕杀自然就会不放生,反而用这种善良的举动来博取名声。
去完善
释义
1. 长命:指长命洲,位于南京秦淮河与长江交汇处的一处沙洲,相传因梁武帝在此地放生而得名。
2. 梁武:即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信奉佛教,曾大力推广佛教文化。
3. 狸奴:指猫,这里比喻偷猎者。
4. 鹤户:指捕鹤的人家。
去完善
赏析
《长命洲》是宋朝诗人马之纯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长命洲为题,通过对梁武帝放生的描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首联“如何长命作洲名,梁武当时此放生”,通过提问引出主题,强调长命洲的名字来源于梁武帝在此地放生动物以求长寿的传说。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以崇尚佛教、重视道德教化著称的皇帝,他的行为代表了人类对于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颔联“鹅鸭成群如市肆,鸡豚无数似屯营”,描述了长命洲的自然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片水域丰富的生态资源。诗人用市井和军营的景象来形容这里的禽类数量之多,强调了这片土地的生机盎然。
颈联“岂知半被狸奴食,宁免私为鹤户烹”,则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动物的悲惨命运。尽管人类试图通过放生保护动物,但它们仍然难以逃脱被捕食的命运。“狸奴”代指猫,“鹤户”指的是养鱼的人,这两句反映了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尾联“不杀自然能不放,却将实祸博虚声”,则是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如果人类不主动去捕杀动物,那么动物也就不会面临被捕杀的危险。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却在追逐虚浮的名声时,给动物带来了实际的灾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命洲》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朝时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马之纯曾任吏部尚书,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为国家前途的担忧成为他创作这首诗歌的主要灵感来源。
在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之间,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这被称为“唐宋盛世”。然而,在这个时期的末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等问题让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氛围无疑影响了马之纯等文人的心态,使他们在作品中表达了强烈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关切。
马之纯在《长命洲》中通过对家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以长命洲为象征,寄托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此外,诗人还通过揭示乡间生活的景象,揭示了民众的痛苦生活,传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那个时代的所思所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