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
如今何处是横塘,在府城南淮两旁。
魏蜀两都皆不似,蓬莱三岛足相方。
乌衣巷口排金屋,朱雀桥边立粉墙。
有底繁华难说似,何妨把作画图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在的横塘在哪里呢?就在府城的南面和淮水两岸。魏国的国都和蜀国的都城都不像这里,这里的景色和蓬莱的三座岛屿相当。乌衣巷的入口处排列着金色的房屋,朱雀桥的旁边屹立着粉刷过的墙壁。这里的繁华难以言喻,不妨把它画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吧。
去完善
释义
1. 横塘:历史上横塘有多个地方,此诗中的横塘指的是南京市的横塘地区。
2. 在府城南淮两旁:指在南京城南部、秦淮河的两岸。
3. 魏蜀两都:指三国时期的魏国首都洛阳和蜀国首都成都。
4. 蓬莱三岛:古代传说中海上的三个仙山,此处用来比喻南京的美景。
5.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夫子庙一带的历史文化街区。
6. 朱雀桥:位于南京市秦淮河上的一座古桥,连接夫子庙景区和乌衣巷。
7. 有底繁华:指南京城的繁华景象。
去完善
赏析
马之纯的这首《横塘》诗,以南京横塘作为对象进行描绘。诗人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将横塘与古代的皇城相提并论,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对照。
首先,诗人在开篇就提出一个问题:“如今何处是横塘?”然后迅速给出了答案:“在府城南淮两旁。”这表达了横塘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使人们对横塘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诗人又用四个地名进行了对比:“魏蜀两都皆不似,蓬莱三岛足相方。”诗人认为横塘的风景可以与古代中国的魏蜀两都相比美,也可以与传说中的蓬莱仙岛相媲美,充分展现了横塘的美景。
之后,诗人具体描绘了横塘的景象:“乌衣巷口排金屋,朱雀桥边立粉墙。”这是形容横塘周边的繁荣景象,各种华丽的建筑点缀其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横塘的美景无法用言语完全描述出来:“有底繁华难说似,何妨把作画图张。”这句诗意味深长,既是诗人对横塘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绘画艺术的肯定,更是对语言无法完全表达美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横塘》是南宋诗人马之纯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孝宗时期(1163年-1189年)。马之纯生活在南宋后期,正是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仍的时期。虽然他曾任地方官,但对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苦难深感痛心,因此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马之纯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横塘的美景。通过对横塘景色和日常生活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