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林苑
当时园上想欢娱,不见当时见画图。
缥缈神僊来绛阙,分明人世有蓬壶。
庭花唱断风生砌,莲荡归来月满湖。
万点华灯星似缀,明朝簪珥得青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在回想当年在花园里尽情欢乐的时光,却只能从画中寻回当时的场景。
那飘飘渺渺的神仙降临在红色宫墙内,仿佛在人间也能找到蓬莱仙境。
庭院中的花儿在风中凋零,莲塘赏月时月亮倒映在湖面。
千万盏花灯点缀如繁星,明早便能欣赏到簪子和耳环的美丽景致。
去完善
释义
《古华林苑》注释:
1. 当时:指过去的日子或者景象。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所描绘的古代华林苑的场景。
2. 园上:即华林苑。这里指的可能是历史上的华林园,位于南京,是南宋时的皇家花园。
3. 欢娱:欢乐,愉快。这里是形容在华林园中的快乐时光。
4. 不见当时见画图:表达的是一种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虽然现实中的华林园已经不复存在,但通过画作,仍能看到过去的美好景象。
5. 缥缈:形容物体或声音若有若无,隐约可见。这里用以形容神仙降临的景象。
6. 绛阙:中国古代皇宫的大门,这里借指华林苑的门庭。
7. 分明:清楚,明白。
8. 人世:人类社会,人间。
9. 蓬壶:古代神话中仙境的名山,这里代指华林苑的美景。
10. 庭花:庭院里的花卉。
11. 唱断:谓歌声止息。
12. 风生砌:风吹过台阶的声音。
13. 莲荡:莲花的水荡。
14. 月满湖:月色洒满湖面。
15. 万点华灯:形容华灯初上的美景。
16. 星似缀:形容灯光璀璨如同繁星点点。
17. 簪珥:簪子和耳饰。
18. 青芜:指青翠的草。
去完善
赏析
《古华林苑》这首诗篇以一幅生动的画卷描绘了园林的美景和诗人的感慨。诗人以他的笔触和感受,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美丽的园林世界。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叹。
开篇,诗人借“当时园上想欢娱”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欢乐时光的怀念。紧接着的“不见当时见画图”则表现了这种向往和怀念只存在于画图中,现实中的园林已不再是曾经的模样。这两句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对比鲜明的世界。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仙境和人间的描绘,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主题。“缥缈神僊来绛阙,分明人世有蓬壶”两句,既是对仙境的美好想象,也是对人间仙境的真实写照。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接着,诗人通过对庭院和湖泊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园林的美丽与宁静。“庭花唱断风生砌,莲荡归来月满湖”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过庭院的声音和夜晚月亮照耀湖面的景象。这种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园林之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万家灯火的美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万点华灯星似缀,明朝簪珥得青芜”两句,描绘了夜晚灯火辉煌的场面,以及明天清晨簪珥上的露珠。这种对未来的期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华林苑》是南宋诗人马之纯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76年前后。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金国虎视眈眈,南方蒙古铁骑逐渐逼近。
在这个特殊时期,马之纯作为一个士人,对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他看到古代华林苑的遗迹,联想到昔日繁华的盛世景象,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古华林苑》,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王朝兴衰的深沉思考。
此外,马之纯的生活经历也影响了这首诗的创作。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为不满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政治斗争,选择了辞官回乡。在家乡的日子里,他过着闲适的生活,同时也关注着国家大事。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古华林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