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
石城为虎此为龙,都邑无如此地雄。
万壑千岩皆拱北,三江七泽尽朝东。
埋金依旧祥光现,凿浦仍前地脉通。
吴晋六朝尝已验,如今留钥比关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头城变成了虎踞龙盘之地,这座都城无法与之相比。
千万条山谷和险峻的山岩都向着北方,三条江水和七个湖泊全都朝向东方。
这里埋藏着黄金,仍有吉祥的光芒出现,挖掘水道仍然连接着地脉。
东吴、西晋以及南朝的都城曾经在这里验证过,现在留下的钥匙和关中地区一样重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城:指南京石头城。南京古城之一,由石头山命名。
2. 虎:西边的石头城(南京西边的清凉山上有石头城);龙:东边的钟山。
3. 万壑千岩:形容钟山的山谷和岩石众多。
4. 拱北:即向北方环绕的意思。这里表示所有山川都在钟山之北。
5. 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七泽:古代中国境内的七处湖泊。
6. 埋金:“金牛岭”的传说,据说是秦始皇埋金之地。
7. 祥光:吉祥的光。
8. 凿浦:开辟港口。
9. 吴晋六朝:历史上在钟山一带定都的六个朝代,包括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四朝宋齐梁陈。
10. 留钥:留下钥匙,意味着守住金陵的重任。
11. 关中:泛指陕西省中部地区,包括古都长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钟山》,是南宋诗人马之纯所作。诗中描绘了南京钟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底蕴。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石城为虎此为龙,都邑无如此地雄。”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将南京与石城相比,展现出南京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地位。石城乃是以石筑城之意,以此喻指南京城的坚固;而“虎”和“龙”则突显出两座城市的雄伟气势。同时,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南京的地位无与伦比。
颔联“万壑千岩皆拱北,三江七泽尽朝东。”诗人以磅礴的笔触描绘出南京的山川地理特征。“万壑千岩”指的是钟山山脉无数山谷和峰峦,它们朝向北方如众星捧月般守护着南京城;而“三江七泽”则是指环绕南京的长江、秦淮河以及湖泊,它们向东汇聚于海洋,寓含着南京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重要。
颈联“埋金依旧祥光现,凿浦仍前地脉通。”这里“埋金”和“凿浦”都是借指南京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前者是三国时期孙权建都于此时的传说,后者则是东吴时期开凿滁河口以通长江的历史。这两句表明虽然历史变迁,但南京的繁荣仍然延续,犹如祥光闪耀、地脉畅通。
尾联“吴晋六朝尝已验,如今留钥比关中。”诗人借古讽今,指出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辉煌过往,直至今日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宛如一把打开江南大门的钥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地位和作用可与关中地区相媲美。整首诗浑然一体,既展示了南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又流露出诗人对金陵城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钟山》是南宋诗人马之纯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马之纯正值中年,他曾任国子监主簿、将作监丞等官职,对文学、历史、天文等领域颇有研究。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这使他更加关注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的感悟。
在当时的南宋社会,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尖锐。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壮志未酬的忧国忧民之情,或寄情山水,表达隐逸之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马之纯以《钟山》一诗展现了钟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深沉感慨和志在高远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