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鹭亭

标题包含
白鹭亭
白鹭亭前白鹭飞,山如屏障水如围。 水中独立鸾窥镜,沙上群行雪满矶。 白日不来争碧树,有时同往送斜晖。 江山得此方成画,撩得游人不忆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白鹭亭前,美丽的白鹭展翅飞翔,山水如画般展开。青山如同屏风挡在远方,碧水宛如一道围墙环绕四周。湖水之中,一只孤独的鸾鸟映照在湖面,犹如临镜自赏;沙滩之上,成群的白鹭漫步而行,犹如落满了白雪的小岛。白天时阳光无法与绿荫一较高下,傍晚时分,夕阳和白鹭又携手共舞,道别天边的晚霞。这江山美景正是构成一幅画卷的全部元素,使得游客流连忘返,忘却了归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白鹭亭:即白鹭亭子,位于某地的一个景点。 2. 屏障:指山脉作为自然界的屏障。 3. 鸾窥镜:此处借用了鸾鸟照镜的意象,表示一种美好的景象。 4.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5. 不来:太阳没有露面。 6. 碧树:绿色的树木,可能是指树叶在阳光下的绿意。 7. 争:争夺,这里形容阳光照射在碧树上。 8. 斜晖:傍晚的阳光。 9. 撩得:引得。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白鹭亭”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富有意境的山水画。首句“白鹭亭前白鹭飞”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引领读者进入画面。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景物融为一体:山的壮丽犹如天然屏障,水的环绕如同一条纽带,两者的结合构成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卷。 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具体描绘了水中的景象,一只独立的白鹭似乎在照镜子,沙滩上的白鹭群则像覆盖了一层白雪。这种细腻传神的描绘赋予诗歌生命力,使画面栩栩如生。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日色与白鹭的关系,表达了它们之间和谐共处的场景。这为读者展示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和谐。 最后两句中,诗人总结并点题,指出了这幅画面的美丽与独特之处,让人流连忘返。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生机活力,是诗人对自然美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的表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鹭亭》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马之纯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篇。 在这段时间里,马之纯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地方官吏,后因直言进谏被贬谪。尽管他的仕途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之情。在游览白鹭亭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白鹭亭》。 在这个时代背景中,宋代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人们纷纷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马之纯也不例外,他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白鹭亭》这幅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