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杜相公谢寄茶

标题包含
和杜相公谢寄茶
破春龙焙走新茶,尽是西溪近社芽。 才拆缄封思退傅,为留甘旨减藏家。 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 却笑虚名陆鸿渐,曾无贤相作诗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襄(998年-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里新鲜的茶叶新鲜出炉,来自西溪水边的茶树嫩芽。 拆开信封后立即品尝,想着把美味分享给更多人,减少藏在深宅中的珍藏。 茶汤的颜色犹如云雾凝聚,清澈透明赛过露水的滋润。 反观陆羽这虚浮的名声,他并没有在诗中称赞这种茶叶的美味。
去完善
释义
1. 破春:即"雨后春笋"的意境,形容茶叶生长旺盛。 2. 龙焙:北宋时期的一种皇家茶园,位于杭州西溪附近。 3. 近社芽:指清明节前后的新茶嫩叶。 4. 才拆缄封:刚打开包装。 5. 思退傅:怀念老朋友的意思。这里代指收到杜相公赠送的茶。 6. 为留甘旨:为了给亲友留下美好的滋味。 7. 清彻神情:形容茶汤清澈,香气扑鼻。 8. 敌露华:露华是自然的恩赐,此处的意思是茶汤的香气可与露华相比。 9. 虚名陆鸿渐:陆鸿渐是指唐朝茶圣陆羽,此处意思是嘲笑自己虽然名声不如陆羽,但实际上是有能力和杜相公一起品味茶的。 10. 曾无贤相作诗夸:表示自己和杜相公一样有品茶的雅趣和才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和”字表示这是一首和诗,意为答谢别人的赠诗。题目中“杜相公”指的是唐朝的杜佑,他是著名的茶文化倡导者,官至丞相。“谢寄茶”则表达了诗人对杜相公赠送茶叶的感激之情。 首先,首联“破春龙焙走新茶,尽是西溪近社芽。”描绘了早春时节,茶农们辛勤采摘茶叶的场景,表达了新茶的珍贵。其中“龙焙”是指皇家茶园,“近社芽”则是形容采摘的茶叶新鲜。 接下来,颔联“才拆缄封思退傅,为留甘旨减藏家。”描述了诗人拆封茶叶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杜相公所赠茶叶口感的赞美。其中“退傅”是诗人自比,表达了对杜相公的尊敬之情。 然后,颈联“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从视觉、嗅觉的角度赞美了茶叶的品质,表现了茶叶色泽鲜艳、香气浓郁的特点。其中“云液”是指茶汤,“露华”则是形容茶叶的清新。 最后,尾联“却笑虚名陆鸿渐,曾无贤相作诗夸。”以陆鸿渐(即陆羽)为例,讽刺了他虽然有着茶艺大师的名声,却未曾得到过像杜相公这样贤能之人的赞誉。这既是对杜相公的褒扬,也是对陆鸿渐的客观评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杜相公谢寄茶》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一首茶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9年,正值北宋仁宗皇祐年间。 在这一年里,蔡襄的人生际遇可谓起伏不定。他因父丧而守孝三年,期满后复职,但不久又被贬谪至杭州。在这段时期,蔡襄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他在杭州任职期间,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写下了这首《和杜相公谢寄茶》。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经济繁荣,茶文化盛行。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馆、茶宴等场合随处可见茶的踪迹。当时的文人墨客也以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茶诗、茶画等艺术作品。蔡襄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一题材,他通过对茶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