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兰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峰高耸入云,千尺之陡峭。
山间幽谷有兰花,开放在蓝天白云下。
脚下是攀援的路,尽是无尽的悬崖峭壁。
那朵深藏在山谷的兰,却不轻易被人摘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峭壁:陡峭的山崖。
2. 空碧:天空的湛蓝色。
3. 采樵人:砍柴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峭壁兰》是一首描绘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诗。诗人通过观察峭壁上的兰花,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而采樵人在下面的努力却无法触摸到这美好的兰花,暗示了人们应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这首诗也寓意着那些高贵品质的人或事,是人们难以企及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峭壁兰》是一首清代诗人郑燮创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清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文人墨客们寄情山水、崇尚隐逸之风蔚然成风。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才华横溢,个性张扬,但在科场屡屡失意,曾九次参加科举考试,皆未中举。尽管如此,郑燮并未气馁,而是投身于艺术创作,其诗、书、画俱佳,人称“三绝”。此外,他还是一位关心民生、同情百姓疾苦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在这首诗中,郑燮通过对峭壁间顽强生长的兰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坚韧不屈、孤傲高洁的品质。兰花生长在险峻的峭壁上,虽有岩石遮蔽阳光,但依然努力绽放,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这正如郑燮本人,尽管生活困苦、科场失利,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创作出大量传颂千古的佳作,成为一代文豪。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