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思家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梦中到了扬州,猜想扬州也在梦里见到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翠绿的柳枝,却不能在烟雨之中尽显风姿。夜半时分,潮水拍打着瓜步山,细雨将十里的红桥妆点得朦胧。更有那熟透的红樱桃,鲜艳而冷清,不能完全团圆。
何时才能重返江边的小屋,何时才能在江边的楼阁安睡?身边有诗人们相聚一堂,饮酒谈笑。繁花小径也应有新的景致,沙鸥在闲暇之余也不忘自己的功课。时光荏苒,我已白发苍苍,但还能用我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人,或许这样也不会显得过于卑微吧。

去完善
释义
《满江红·思家》注释:
1. 扬州:古代城市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风光而成为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
2. 隋堤绿柳:指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沿岸的柳树,这里借指扬州的美好风光。
3. 潮打三更瓜步月:形容深夜时分的江潮拍打岸边的情景,瓜步月是指月亮照在瓜步山上。
4. 雨荒十里红桥火:形容春雨中的红桥被笼罩在烟雨之中。
5. 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描述樱桃的颜色和形状。
6. 江村躲:指在乡村隐居避世。
7. 江楼卧:指在江边的小楼上休息。
8. 诗人某某:指那些赋诗作文的人,但具体名字未提及。
9. 酒人个个:指喜欢喝酒的人。
10. 花径不无新点缀:指花园里的路径总会有些新的装饰和亮点。
11. 沙鸥颇有闲功课:描述海鸥在沙滩上悠然自得地生活。
12.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形容自己已年迈,但仍然需要为生活奔波劳碌。
13. 将毋左:表示谦虚,认为自己没有犯错。

去完善
赏析
《满江红·思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梦中回到了扬州,引发了对自己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通过对扬州美景的回忆,如“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然而,美好的景色并不能完全驱散诗人的愁绪,他感叹时光的流逝,感到自己无法回到过去,只能“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借酒消愁。最后,诗人以“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表达了对人生无奈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江红·思家》是清代著名文人、书法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750年左右,正值清朝中期,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然而,时代中仍有诸多矛盾与问题,如官僚腐败、社会不公等。在扬州一带,富商云集,商业发达,但却存在种种社会问题,郑燮游历此地时,目睹了这些现象,于是将自己的感慨融入诗词之中。
郑燮本身颇有才情,其科举之路颇为曲折,曾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直至30岁才考上秀才。他关心民生疾苦,崇尚诗文书画的社会作用,主张文艺服务于人民大众。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仅任职县官,后因替百姓打官司而遭贬职。
《满江红·思家》展现了郑燮渴望家庭和睦,留恋家乡的情感。在描述作者的思家之情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以及作者对解决这些问题所持有的态度和理想。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