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标题包含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举人,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任期间,他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并在灾荒年间挺...查看更多
咖啡会PuPu
去完善

译文
国家破碎家庭离散两鬓白发苍苍, 背着一囊诗书画作扮作苦行僧。 纵横涂抹了上千幅画作, 每幅画中的墨点虽少但泪水颇多!
咖啡会PuPu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原指写在器物上或碑帖上的文字,这里指为“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这一主题而作的诗。 2. 屈翁山:明清之际的文学家屈大均,字翁山。 3. 诗札:诗人互相赠送的诗篇。 4. 石涛、石溪、八大山人:皆为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 5. 国破家亡:指国家被攻占,家庭遭受破坏。 6. 鬓总皤:形容头发都变白了。 7. 一囊诗画:装满了诗画的袋子,借指作者丰富的艺术成果。 8. 头陀:佛教苦行僧,这里指的是作者以诗画作为精神寄托。 9. 横涂竖抹:作画的手法之一,形容随意挥洒笔墨。 10. 墨点无多:指画中墨迹不多,但寓意丰富。 11. 泪点多:指画中充满了悲伤的情感。
咖啡会PuPu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中,郑燮以“国破家亡鬓总皤”开篇,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句中的“国破家亡”四字,突显出诗人对于故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而“鬓总皤”则暗示出诗人面对家国之痛时的无奈与悲伤。这种情感与诗人所题之画的主题相契合,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沉痛的基调。 接下来,诗人用“一囊诗画作头陀”来形容画中人物的形象。这里所说的“头陀”是一种苦行僧的形象,象征着画家在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的精神风貌。同时,这句诗句也揭示了画中人的内心世界:尽管他们失去了家园,但依然坚持创作,将满腔的悲愤化作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卷。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描绘了画家作品的特点——“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这两句诗意味着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拘一格,大胆挥洒笔墨,尽管画面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深情却让人动容。这里的“泪点多”不仅指画中人物眼中的泪水,更代表着画家们心中难以言说的悲痛与感慨。
咖啡会PuPu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是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燮所作。该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康熙年间,具体时间无法确定。此时郑燮正值壮年,游历四方,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受到明末清初画坛“四大家”的影响,即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和屈翁山。 在康熙时期,社会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文人墨客纷纷结社吟咏。郑燮作为江南才子,也积极参与其中。他在游览各地名胜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画技艺。 这首诗歌表达了郑燮对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和屈翁山四位画家技艺的赞美和敬仰。他们虽然身处乱世,但依然坚持艺术创作,作品充满了人文情怀和历史沧桑感。郑燮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表达了对古人的敬意和对艺术的热爱。
咖啡会PuPu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